农杆菌介导ClCBF4基因转化地被菊‘紫妍’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被菊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菊花新品种群,具有植株矮小、花期长、花型紧密等观赏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抗性因子转入地被菊中以提高抗逆性,使其具有更长的花期,在绿化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这一目的为目标,在进行了ClCBF4基因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叶片分化率较高的地被菊品种,建立良好的遗传转化体系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甘菊ClCBF4基因转入地被菊中,旨在获得具有优良稳定性的转基因植株。试验结果如下:  1、将转基因与野生型拟南芥在干旱、高盐、低温环境下进行逆境胁迫处理,在种子萌发率、种子根长、苗期形态、生理指标方面进行了ClCBF4基因的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的干旱和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和根长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但冷胁迫下的二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变化。在苗期的试验中,转基因植株在受到三种逆境胁迫时受伤害程度不明显,保持较强的生命力。试验测定的酶生理指标与表型分析相符,野生型拟南芥的酶活性低于转基因拟南芥,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相对较高。  2、以地被菊‘紫妍’和‘纽972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外植体最佳脱毒时间、最适宜叶片分化和植株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了两个品种高效再生体系,筛选出适宜进行转基因的地被菊品种。结果表明:最适宜‘紫妍’和‘纽9722’外植体消毒的时间分别是6min、8min;诱导‘紫妍’幼嫩叶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2.0mg·L-1+NAA1.0mg·L-1,分化率接近93%,出芽数接近8.0;‘纽9722’的叶片分化率较低,最高值仅有50%,但茎段增殖系数在培养基MS+6-BA2.0mg·L-1+NAA0.5mg·L-1时达到了10.05;1/2MS培养基分别添加NAA0.2mg·L-1、0.3mg·L-1最有利于‘紫妍’和‘纽9722’生根,移栽后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100%。  3、在‘紫妍’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试验对其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卡那霉素6mg·L-1、4mg·L-1分别是叶片分化和植株生根的最适筛选浓度,同时确定了羧苄霉素200mg·L-1是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最适浓度。试验确立了‘紫妍’最优遗传转化体系:预培养2d,侵染时菌液浓度OD600约为0.5,侵染时间8min,共培养2d,延迟培养3d。对抗性芽进行生根筛选后,得到的11株抗性苗提取DNA经过PCR检测,得到了10株阳性苗,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ClCBF4已整合到地被菊中。移栽出的转基因地被菊全部存活且生长状况良好。
其他文献
桉树是世界上第二大类人工造林树种,亦是目前最重要的木浆原料林之一。桉树种类繁多,有522种和150个变种,桉树树种之间容易杂交培育出超过亲本的杂交种,并容易培育成优良无性
本研究以10个转TaLEA小黑杨株系和一个非转基因株系(对照)为材料,对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稳定性、表型综合评价及NaHCO3胁迫条件各株系光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如下:  1.用Log
本试验首次系统的对阿月浑子炭疽病的病原学、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为阿月浑子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和和化学防治打下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月浑子炭疽病菌的
期刊
应用新无穷理论体系中新开发的"无穷载体"理论,以数学分析领域中与"无穷事物"的定量认知相关的几个悖论家族里的新、旧成员为典型案例,具体分析、研究以"潜无穷-实无穷"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