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信念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金融理论的前提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其中一个关键假设为投资者拥有同质信念,但是随着行为金融的发展,很多来自实证领域的证据都使人们对此提出疑问,相对于同质信念,异质信念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而异质信念会对股票收益产生显著影响。Miller在1977年通过定性分析提出,当市场存在卖空限制时,异质信念使股票收益仅反映乐观投资者的意见,悲观投资者将被排斥出市场,由此引起当期股票价值被高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股票的未来收益将降低,前期高估的越严重,后期的损失也越大,异质信念也因此容易导致股市投机泡沫。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异质信念代理指标的描述和分析,选取了好淡指数和额外换手率两个代理异质信念的指标,分别使用GARCH模型和三因素模型来研究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结果发现,中期好淡指数与股票收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期异质信念越大,后期股票收益越低。进一步用额外换手率来证明,发现当期股票的异质信念越高,则当期股票越被高估,从而当期股票收益率越高,而在下期被高估的股票将得到修正,从而下期的股票收益率越低,这一结果在加入了三因素之后仍然显著成立。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异质信念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严格限制卖空的机制、股票市场和投资者理念的不成熟等原因造成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股票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标志和内容,并且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正是加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一个国家
自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1958年共同提出著名的MM理论以来,公司融资结构理论一直都是现代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现有关于融资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在西方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及劳动力升值的现实压力下,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