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管是被搬上大荧幕还是小荧幕的影视剧作品,大多是经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这似乎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的潮流。随着这股潮流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也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往影视剧的方向靠拢,而这其中,就有一位发展非常成功的作家——刘震云。于2012年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一九四二》,再一次把作家刘震云推到了幕前,并且作为电影改编依据的同名小说《一九四二》掀起了自1993年小说完成出版之后的又一轮热卖。这不仅再次提高了刘震云在普通大众中的知名度,也为他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可以说这是一种跨界的双赢。对于这种作家与导演的跨界合作,有些作家持不屑和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文学是很高雅的艺术形式,不应该与电影和电视剧这种低俗的艺术接壤。对此,刘震云表示这是很肤浅的看法。他觉得这种作家的思想太过于陈腐了,而且有种病态的自恋,过于的清高和孤芳自赏。如果一个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不能最大范围的流传于世,那么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刘震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触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很明智的选择。本篇论文通过观察这些年来刘震云“触电”的情况,对刘震云小说的影视化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当代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带动了作家刘震云与影视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刘震云小说影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全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刘震云的小说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哪些条件,分别从接地气的题材、视听化的叙述、对话式的语言和蒙太奇的结构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二章介绍影视改编对刘震云小说的扬弃,分别从故事情节的增减、人物角色的变化、演员对角色的丰富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偏重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三章主要从美学方面来对刘震云的小说和影视剧进行比较,分为相同的美学形态、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小说影视改编的美学转换四个小节来分别进行阐述;最后一章主要阐述小说和影视剧所共同映照下体现出的刘震云的思想情感,总结出了洞察人情世故、对生活和人物的写实、对追求物质世俗欲望的剖析以及用另类幽默来反衬悲剧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