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取益肝止痉针刺方法结合易化技术来治疗因脑卒中后发生的肢体痉挛现象,观察病患治疗前后血液中的NO、ET、TXB2、6-K-PGF1а浓度变化来对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探索出一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通过观察NO、ET、TXB2、6-K-PGF1а等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索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预防二次中风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三个中心(四川省中医院针灸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人共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益肝止痉配合易化技术和传统针灸方法配合易化技术观察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а(6-keto-PGFlа)、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形成的机理。 结果:益肝止痉法结合易化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血中NO、ET、TXB2、6-K-PGF1а变化的临床研究,表明试验组可降低血浆ET,提高NO、6-keto-PGFlа水平。 结论:益肝止痉配合易化技术是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能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与提高NO、6-keto-PGFlа含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