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心脏核磁共振技术,探讨心肌应变与心肌肥厚及延迟强化的关系,评价心肌应变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序贯入组5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LVEF>50%)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心脏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获得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基线数据资料,并利用CVI42软件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与整体周向应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17节段法分别判断各节段肥厚及延迟强化情况,获取各节段径向应变与周向应变数据。结果:分析56例患者共896个节段,其中肥厚节段175个(19.5%),主要集中于室间隔区域(第9、3、8、14、2、13节段);出现延迟强化节段131个(14.6%),同样主要出现在室间隔区域,前壁、后壁亦常累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及整体周向应变值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肥厚节段与非肥厚节段径向应变值和周向应变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强化节段与非延迟强化节段与正常组相比,均有节段径向应变和节段周向应变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保留情况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收缩功能较健康志愿者显著降低。无论心肌节段肥厚及延迟强化存在与否,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节段应变值均降低,提示心肌应变值的改变贯穿于HCM的始终,可用于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功能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