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和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手术治疗清扫范围,为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指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收住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对所有微小癌患者均在甲状腺切除的基础上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冰冻病检结果提示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者行患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采集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性别、年龄、病灶直径、数量、分布、Anti-Tg、Anti-TPO与颈部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侧方淋巴结的影响以及不同清扫范围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共129例PTMC患者在甲状腺切除的基础上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证实有67例患者存在该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1.94%,67例患者中接受患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48例,最终证实颈侧方淋巴结存在转移者29例,占清扫者的60.42%。中央区淋巴结存在1枚和3枚转移时,其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4.2%和70%(P=0.010),侧区淋巴结转移几率随随VI区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增多而升高,在颈侧方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中,二到五区转移率分别为12.5%、37.71%、35.29%、16.00%(P=0.041)。男性和女性的中央区转移率分别为60.00%和48.94%,(P=0.047);男性的颈侧方转移率为86.67%,明显高于女性的48.49%,(P=0.024)。年龄大于45岁组中央区转移率(42.03%)低于年龄小于45岁组的转移率(63.33%),(P=0.016),PTMC中央区淋巴结有低龄化转移的趋势,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率相近(P=0.597)。单发灶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73%,低于多发灶患者60.98%(P=0.0461),多发灶中的单侧多发灶患者,其侧方转移率高于双侧多发灶(P=0.024)。病灶直径小于0.5cm和介于0.5-1.0cm之间的两组患者,其中央区转移率分别为26.67%、59.60%,(P=0.002)。Anti-Tg、Anti-TPO及病灶所处位置在影响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上无统计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和年龄作为独立因素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而影响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则是中央区存在转移,VI区受累淋巴结数量越多,侧方转移几率越高。行淋巴结清扫的所有病例无一出现永久性并发症,但部分患者出现临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结论:年轻、男性、多灶、肿瘤直径大于5mm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男性、多发病灶位于单侧、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颈侧方淋巴结转移;PTMC患者可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时可初步考虑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如术中冰冻病检条件允许,可尝试将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作为决定是否行侧方清扫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性别、病灶大小进行评估;由大手术量医生主刀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不会增加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