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各种减排规章制度以尽早实现减排目标。其中,碳交易制度是关键途径之一。在此制度下,碳配额成为企业的一种生产资源,将对企业的运作决策产生明显影响。而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因对碳交易认知不足以及减排技术欠佳从而存在较大的减排阻力,此时政府财政支持能够缓解企业减排初期的困境,并有助于企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从而顺利实现低碳转型。而政府与企业利益目标的不同使得双方的决策行为必定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因此,本文构建了政府与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应用非线性规划、博弈论、数值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单个企业、多个企业的生产减排行为及政府的补贴决策进行了研究,并将产量补贴与减排量补贴的效果作对比,对相关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单个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企业与政府的最优决策。结果表明:无政府补贴下,企业减排边际成本以及因生产占用碳配额的边际收益与碳交易价格相同;产量补贴促进企业生产,减排量补贴对企业的生产、减排行为均有促进作用。企业碳强度、减排成本系数以及碳交易价格所处区间不同,两种补贴的激励效果也有所差异。其次,考虑多个企业的决策行为,且企业产品无竞争性,并将这些企业分为高排与低排两类企业,研究企业在政府不同补贴策略下最优决策行为。由研究结果知:在两种补贴的影响下,企业行为决策以及利润因企业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减排量补贴下低排企业的减排率最大,产量补贴下低排企业的产量最大;碳交易价格与企业利润、碳交易量、减排率正相关,与产量则负相关,而社会福利则随碳价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在碳交易价格与减排成本系数的影响下,对于低排企业,产量补贴下利润高于减排量补贴,而高排企业利润则相反。最后,考虑企业产品存在竞争性,同样将其分为高排、低排两种类型,探究了企业生产减排与政府补贴决策。研究表明:低排企业利用其自身低碳优势可在产品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且低排企业利润高于高排企业;相对于企业产品无竞争时,存在竞争时低排企业与高排企业的碳交易量差距较大,低排企业的碳交易量处于较低水平,倾向于将碳配额用于生产。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减排、碳交易等环节,分析了企业的最优决策行为以及政府的最优补贴决策,所得结论对企业减排与政府补贴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