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己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来,农村的社会经济曾经一度空前发展,从农村的承包者到农村基础组织自治等,都被视为中国改革的先驱和希望。特别是农村组织的选举和自治,被许多人视为中国草根民主的展开和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发端。不但中国的大量的学术团体和组织介入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许多国外的机构和组织也对此产生很大的兴趣。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改革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就选定这一方向,从农村基层组织变迁的角度,探讨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两种方法。作为一项研究农村基层组织的文章,实地调查是不可缺少的。为此,笔者选择了河北省南部的若干村庄作为实际调查研究的样本,通过口头访问,档案查阅,田野调查等手段,取得实地第一手材料。同时,又借鉴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差别很大,虽然都是基层组织,都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但是由于掌握的资源不同,村组织的形态、权力、功能等差别很大。有的村村组织成为政治经济合一的超大实体,有的村村组织是一个空洞的架子。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及其在农村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通过对冀南地区部分村庄的实地考察,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状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中的困境和难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乡镇政府过多的干预村务;村两委权责不明;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较弱,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不强;宗教、宗族等一些落后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方面,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文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能仅从政治体制改革层面上理解,应该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首先是要利用各种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要进行乡镇政府改革,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保障;最后,要从理顺村两委关系、提高村民民主意识、消除落后参与思想的影响、建立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等方面对农村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改革。 本文选定了河北省南部的若干村庄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板,所涉及的内容有村的人口概况、经济结构、村组织的人员构成、村组织的人员和工作等。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认为今天中国的村组织,其权力不仅比不上人民公社时期相应的机构,甚至也比不上明清时期的里甲保甲之类的非正式组织。由于正式权力的减少,村组织的功能很多时候来源于村委会组织个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就是村组织作为一个正式的国家管理农村的机构,其功能与地位已大大降低。在与历史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村组织地位与功能的弱化,代表着整个农村社会地位相对于国家机构、现代化产业集团的进一步降低。广大农村在中国急剧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进一步被抛弃,成为行政权力、产业集团的盘剥对象,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之路将更加艰难。本文认为,目前农村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是强化国家对农村的管理还是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控制,而在于国家政权以什么样的体制和方式对农村进行管理。要克服目前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二难困境,必须对作为现实农村权力中心的乡镇机构,从体制上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把这样一个科层官僚化的行政组织,转变为公司化的企业组织:由官僚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化的管理方式;由国家行政官僚直接管理农村,转变为农村社区精英对农村的自我管理。总之,本文认为由乡镇组织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并且转变为精英化的管理模式,这样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将给农村社会和权力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变迁,也许能够为农村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