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联结票据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是依靠主观判断和财务比率法以及央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控制手段来完成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交易自产生以来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最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状况着手,试图把国外先进的信用衍生交易方法——信用联结票据,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联结票据的交易过程复杂、参与者众多,需要对风险转移各方的成本及收益、债券的发行、转让和偿付、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准确把握、合理设计,方可顺利运行.信用联结票据交易能够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的"信贷悖论"问题,为商业银行带来资本金方面的优惠和融资便利,使商业银行通过支付一定成本把风险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但是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信用联结票据在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受政府的隐性担保,防范信用风险意识不强.在我国推行信用联结票据交易需要从提高商业银行和投资者两方面的积极性着手,这不仅需要合理设计交易模式、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还需要完善现有的金融市场环境并从制度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立即推行信用联结票据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面对即将全面开放的银行业市场和社会变革造成的风险日益加大,把信用联结票据交易纳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使其与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和信用保险等风险管理手段相搭配,再结合近期呼之欲出的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忽略国有企业特性,把国有企业混同为一般企业的做法;以及在国有企业理论研究中,把国有企业当作完全"营利性"性企业的错误看法.论文指出,国
该文从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认为当前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直接限制了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土地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浪潮促进了网上支付机制的逐步建立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兴起与快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服务也带来了大量的、与技术相关的风险,因此,技术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