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羟氨甲酰羧酸的设计合成及其对铝硅矿物的捕收性能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三种新型的羧基羟肟酸类捕收剂3,3-二羟氨甲酰基十一酸(BHUA)、3,3-二羟氨甲酰基十三酸(BHTA)和3,3-二羟氨甲酰基十五酸(HCPA),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种合成的羧酸羟肟酸类捕收剂对一水硬铝石、高岭土和伊利石三种单矿、混合矿物和实际矿进行了浮选试验。通过吸附量、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羧基羟肟酸捕收剂在铝硅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   基于捕收剂分子中要同时含有极性基和非极性基的结构要求,构建了含羧基和羟肟基的分子结构模型。然后对该类结构的捕收剂分子性能进行了预测,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分析分子前线轨道能量、电荷分布以及分子的HOMO、LUMO分布图等各项指数都说明三种捕收剂活性顺序为BHUA>BHTA>HCPA。   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羧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受矿浆pH值的影响较大,随pH值的增大,一水硬铝石和铝硅盐的可浮性先增大,然后减小,在pH=7时达到最大,三种矿物的可浮性大小顺序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羧基羟肟酸类捕收剂对矿物捕收能力强弱顺序为BHUA>BHTA>HCPA。对人工混合矿的分选试验表明:三种羧基羟肟酸类捕收剂中,BHUA对两种人工混合矿均具有很强的捕收选择性,可实现两种人工混合矿的良好浮选分离。通过实际矿浮选试验可知:与传统捕收剂油酸相比,羧基羟肟酸类捕收剂BHUA具有选择性高,用量少等优点,有用于正浮选的潜力。   通过吸附量、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等手段的研究可知:捕收剂BHUA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在铝硅矿物表面上的吸附能力较差。由此可以推测BHUA通过化学键吸附在一水硬铝石表面上,这种化学键可能是通过羧基和羟肟基中带有未成对电子的氧原子与矿物上的铝原子螯合形成的;而羧基羟肟酸主要是通过氢键或静电力吸附在高岭土和伊利石表面上。  
其他文献
3,4,9,10-苝四羧酸酯作为重要的苝系衍生物,自从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被视为优良的有机材料。该类化合物与苝二酰亚胺相比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方便提纯及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化反应,此外它们还具有禁带宽度大,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高,光和热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人工光合作用以及新型纳米电子器件等不同高科技领域。基于苝四羧酸酯优良的化学性质,我们对其进行了新
电化学发光(ECL)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使用方便等优点。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通过电化学发光强度与电极表面免疫反应的相关性而建立起来的
多酚类药物优异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是目前食品药品领域关注的热点,但由于这类药物的溶解度较低、稳定性较差且易被氧化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溶致液晶作为一种药物载体,不仅具有绿色低毒,增溶效果好,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率高,生理活性强等特点,还对药物有很强的缓释、控释和保护效果。因此,本论文运用溶致液晶对天然多酚类药物进行包封,研究其缓释、控释效果和性能。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一)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ACBA)是氯虫苯甲酰胺的重要中间体,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2-MEA)是抗蚜威的重要中间体。本文详细介绍了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和2-甲
光电化学(PEC)检测方法是最近几年的兴起的一种新的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它基于在光照条件下被分析物的氧化或者还原,电子在待分析物和光电极表面产生电荷传递从而产生较强的检测信号。由于激发光源和检测信号完全分离,在PEC检测过程中背景信号被极大的削弱,所以PEC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设备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本论文以g-C_3N_4敏化的TiO_2 NTs为基础制备建立了两种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方法,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