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自珍的诗文、思想研究至今已经非常可观,而接受研究则相对薄弱。研究龚自珍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探寻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并借此观察不同时期文学的复杂情况。仅仅选择晚清五四时期,也主要是考虑到这一时期对龚自珍的接受研究文章很少见到。选择晚清、五四作为一个时间上的纵坐标,有利于呈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及典型现象,进而整体感知接受研究的意义。梳理龚自珍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命题。 龚自珍生前即有一定影响,交代龚氏少年、青年、壮年到离世三个时期的活动,是探讨其接受研究的前提与背景。首先交代龚自珍的思想发展的理论渊源。龚氏由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学风开启了晚清“议政”的一代新风。其次考察龚氏对时人的影响,他大胆地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和现存制度的不合理,并提出政治改革的要求,时人褒贬不一,但龚自珍首开风气毋庸置疑。 晚清的呈现主要从维新时期的精神领袖人物到南社的革命派诗人,以及当时出现的对龚自珍热现象持批评意见的学者,如章太炎、王国维等。通过这些典型代表,整体感知晚清时期对龚自珍的接受情况。龚自珍的胆识、经世致用的思想、剑箫气质成为晚清龚自珍热的重要原因。他在诗词文中体现的的追求个性解放、呼唤社会改革等思想同样具有“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启蒙价值。 五四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龚自珍的个性与思想恰好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影响和激励后人,尤其是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地凸显出来。本节选取在龚自珍接受史上具有较大代表性的两个重要人物——鲁迅、郁达夫——为例,前者重在思想接受与发扬,后者则是诗文技巧,二者合一则是五四时期龚自珍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