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的制定、出台等,也成为了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国家在“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会议纲要中也提到了:要加强投融资政策的相关研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地方政府对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的制定、采纳等工作就变得更为重要,同时政策发布、采纳后所具有的实施效应会在各级政府之间形成政策扩散,不同地区的政府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区间会出现政策采纳快慢和政策内容趋同现象,致使有些地区成为“政策领先地区”,而有些地区则成为“政策跟进地区”。而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政策数量和政策内容在扩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探究各地方政府出现政策采纳快慢和政策内容趋同的原因,为后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实现快速、高质量扩散提出具有实质性的优化建议。本文以我国31个省级政府在2010年-2020年期间所采纳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以政策扩散理论作为分析基础,分析省级层面政策扩散动态过程,探究不同省份出现采纳政策快慢和政策内容趋同的原因,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为:基于政策数量分析各省份的政策扩散速度,发现东部区域各省份相比于中、西部区域各省份,其政策扩散速度较快;采用Logistic回归的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法,得到来自外部水平压力下的同侪竞争和邻近效应为影响政策扩散速度的主导因素。再基于政策内容分析各省份的政策扩散质量,发现东部区域各省份相比于中、西部区域各省份,其政策扩散质量也较高;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来自外部的同侪竞争、邻近效应、换届压力以及来自内部的各省级政府财政收入水平为影响政策扩散质量的主导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各级政府提出要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多向交流信息平台等具体的政策扩散优化建议。本文得出的相关结果及建议,能够避免各省份在制定、采纳政策时出现政策反馈不积极、政策内容“同质化”等现象,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的快速、高质量扩散,同时也丰富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物流资源要素投入产出和物流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DEA-BCC模型、Malmquist指数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以2015—2020年沿线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测算分析了沿线省份物流效率情况及其动态演进,并识别出影响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① 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递增状态,得益于物流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不断改进;但省份间不均衡,达到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仅有内蒙古、广西、海南3省,物流规模效率有效的也仅有内蒙古、广西、海南3省
本研究以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例,在考虑变化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受水区和下游影响区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联合统计,通过筛选调水工程的(最)不利工况,探究了调水工程(最)不利工况下的调度及不同分区的补水过程,提出了最不利工况下的调水工程调度方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水源区、受水区和下游影响区的径流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受水区和下游影响区的径流序列都
本文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配套市政桥梁工程为例,通过基于Rhino平台运行的Grasshopper可视化插件,研究Grasshopper节点、编写相关节点——箱梁三维中心线的创建方式,利用Dynamo参数化箱梁模型建立的建模方式.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曲线建模精度和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了桥梁BIM模型快速、高质量地创建.此外,该方法可通过数据更新快速修改模型实现参数化建模效果,而构件信息添加至模型后创建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则方便后期查看和使用模型信息.本次高架桥工程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
近年来,车联网技术被提出且被认为是未来汽车与交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车联网环境下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将驾驶人从“人-车-路-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车辆行驶不再受驾驶人的心生理所限制,这必将带来又一次道路交通革命。完全自动驾驶高速公路设计若一成不变延用现有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将导致自动驾驶车辆与传统道路不适应、不匹配,同时也不符合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要求。如何保障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安全,同时兼顾工程经济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改扩建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与日俱增。若能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用于道路的路基、基层当中,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垃圾的去向问题,既能缩减清运、填埋成本,同时又节约天然建筑材料资源,符合党和国家所提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垃圾分类”的战略方针,具备突出的社会环境效益。本文以温岭市的拆除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