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贷款难、融资渠道短缺一直都是困扰我国“三农”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为解决此问题,全国各地纷纷探索金融助农新模式;农业部通过归纳总结,评选并发布了十大金融支农创新模式,江西省“财政惠农信贷通”(以下简称惠农信贷通)政策入选其中。惠农信贷通指由财政资金撬动风险补偿金,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作为国内创新的金融惠农政策之一,惠农信贷通政策的运行是否顺畅,是否符合现阶段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直至今日,很有研究和评估的必要。本文以江西“财政惠农信贷通”支农模式为例,通过N县农业从业者、县政府、合作银行的实地访问、问卷调查,对比其他政策,发现N县政策的实际效果,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惠农信贷通在本地更好地运作,为江西省以及全国更好地实施金融惠农政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研究表明,该政策较好地破解了江西省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渠道少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弱化甚至摒弃了对农民财产抵押物的要求,降低了风险,有效提升了金融向三农的流动性。但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贷款主体的需求满足、银行供给、政府职能和风险防控体系等。应通过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发挥,加速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措施,拓宽财政扶持宽度与深度,从而激发出惠农信贷通更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