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扩展,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开掘。在我国财税界,以“以人为本”的角度审视税收行为、探讨税收与执政理念关系的税收文化研究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层次入手,分析了我国的传统税收管理理念及中西方税收管理理念的差异,重点研究了我国现代税收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建设。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税收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背景和积极意义在我国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以人为本”作为行政管理新理念被党中央提出,并作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讲解了什么叫“以人为本”,以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要求,同时结合税务管理介绍了,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之一,理所当然要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贯彻到税务管理中,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方面实施这种管理理念,这样既有利于增加税务机关的行政效能,又有利于刺激纳税人依法纳税,增加纳税人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同时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和谐相处。
第二部分,我国传统税收体制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历史轨迹映印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足迹,折射出社会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我国的税收体制有着世界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五千年的税收体制的历史轨迹中,传统税收的主要精神一直延续下来,其中,固然有许多值得肯定的传统,如主张轻徭薄赋、重视促进生产、强调社会保障、要求确定规范等,但我国毕竟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史,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近三十年的苏联模式、计划经济运行的历史,这些历史积淀中的不良因素交揉融汇在一起,成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沉重包袱。
第三部分,中西方税收体制差异分析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税收思想之间存在种种显著的差异,这深刻影响了中西方税收体制的特征。西方各民族国家是在中古晚期直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的,这就使其税收体制传统的形成晚了很多,但这些国家在封建社会形成后较早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横跨农业与工业两个文明形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税收体制面貌。这种独特的体制面貌使中西方税收体制在税收理念、征纳关系、纳税意识、纳税心理、纳税人权利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种种显著差异。
中西方税收体制存在的这种差异是客观的,但需要我们历史地把握和辨证地对待,从根本上说,这种差异不是地理上的差异,而是时代的落差。只有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在继承税收体制优秀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吸纳西方优秀的税收体制建设成果,才能扭转时代的落差,弘扬我国的先进税收体制。
第四部分,我国现代税收体制建设税收体制建设即对税收理念的理论研讨和实践运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明确税收体制建设的原则与目标,树立税收体制建设的模式,探寻税收体制建设的途径,推动我国税收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现代税收体制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以合理组织税收收入、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和完善税务装备设施为基本内容的税收物质建设;以依法治税和税收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税收行为建设;以税收意识、税收理念、税收形象和税收道德的培育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精神建设。
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税收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税收体制,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高度的科学性、突出的行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的税收文明,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税收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文明,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税务”,必将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