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国内外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的考察,在专家学者学习策略和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泰国清迈大学以及南邦皇家大学汉语专业的泰国大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不同汉语水平泰国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与汉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不同性别、祖籍、年级、学习年限、自我评价的泰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汉语学习策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照了Oxford(1996)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即SILL和程晓堂和郑敏(2002)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在此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后编制的问卷。该《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达到了0.9407,证明该项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利用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形式,分别对183名不同汉语水平泰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访谈调查方式了解10名学生祖籍、语言态度、学习方式等问题,结合期末汉语成绩,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单元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在泰国本土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应用汉语学习基本策略状况,使用最多的是情感策略,然后是认知以及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应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不过应用交际、元认知以及情感策略的差别都不大。(2)不同性别的泰国大学生在本土学习汉语时,学习策略使用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留学生在应用汉语学习策略时没有明显的性别区分,男女大致相同。(3)在泰国本土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表明,学习汉语时,祖籍对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偏好无太大影响,但对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有一定影响。只是在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使用上差异稍大,在其他策略使用上差异较小。(4)不同年级的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在总分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总体学习策略水平上以及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先降低后增长再降低的趋势。(5)不同学习年限的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在总分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总体学习策略水平上及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6)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自我评估和所有维度以及学习策略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泰国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提高,在汉语的学习中更多的采用相关的学习策略,泰国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与学习成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学习成绩越来越好。(7)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泰国大学生在本土汉语学习策略总分以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分组学生较低分组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排序为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8)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及其各维度策略与学习成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越多的使用相关的学习策略则学习成绩越好。(9)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年限与自我评价呈显著性负相关,即随着汉语学习年限的增加,自我评价水平向着较低的方向发展;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年限与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即随着汉语学习年限的增加,泰国学生所采用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越来越少。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局限及对泰国汉语教学和泰国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