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关量刑差异的研究都以相同案件的量刑结果的差异程度作为衡量量’刑差异度的指标,量刑结果是量刑差异的表象,根本原因在于影响量刑结果的量刑情节种类及其作用力度的差异。本文借助SPSS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华东地区受贿罪案件为对象,研究限制条件下影响受贿罪量刑的情节种类及其作用力度,发现《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前后,受贿罪的不同量刑结果的量刑情种类和作用力度存在差别,且量刑情节种类的差异是导致量刑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章第一部分概括了量刑失衡和受贿罪量刑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进展。有关量刑失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整体性量刑失衡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量刑失衡研究和受贿罪量刑失衡研究;对受贿罪量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统一研究所有可能影响量刑结果的量刑影响因素,二是单一的研究受贿数额对量刑的影响。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受贿罪量刑失衡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整体性量刑失衡的研究结论不能作为受贿罪量刑失衡的证据;二是部分文章的研究数据少且数据选择不符合抽样调查原则;三是普遍割裂_来看量刑失衡与量刑情节,对量刑失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刑结果层面,量刑结果的差异程度就是量刑的差异度。第二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先介绍了回归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并说明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各数据代表的具体含义。第二对本文的研究样本进行描述说明并建立模型,以受贿案件的来源省市和部分量刑情节作为控制变量;以身份、受贿数额、受贿时长、受贿次数作为自变量;以受贿案件的量刑结果为因变量。第三部分借助回归分析数据详细阐述了《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前后,主刑期、缓刑的适用与否、缓刑时长、附加刑(没收财产刑和罚金刑)的量刑情节种类及其作用力大小。第四部分是有关量刑差异的研究结论以及缩小量刑差异的措施。第三部分的研究数据表明2013年至2015年华东地区受贿罪量刑存在差异,按照差异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主刑期、是否适用缓刑、没收财产刑、缓刑时长。且受贿罪量刑没有唯数额论。《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华东地区依旧存在量刑差异问题,按照量刑差异程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分别是缓刑的适用与否、罚金刑、缓刑时长、主刑期。与《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前相比,主刑的量刑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小,与主刑情况相反,缓刑和附加刑的量刑差异增大。引起受贿罪量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华东各地与量刑结果有显著影响力的量刑情节种类差别大,所以缩小量刑差异问题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受贿罪各量刑结果的量刑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缩小量刑情节作用力度的差异。因此,解决我国受贿罪的量刑差异问题应分步进行,首先在量刑指导意见中明文规定可能影响受贿罪量刑的所有量刑情节,第二完善判决书的形式格式,在判决书开头以表格或者摘要形式简要说明案件的量刑影响因素,最后构建量刑信息系统,为审判人员提供全国范围的受贿罪量刑情节作用力度的数据作为量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