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深,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990.5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总额由1992年的145.2亿美元,占中美总贸易额83%,飙升到2009年的2704.1亿美元,占中美总贸易总额90.4%。因此正确评价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给我国带来的利益,进而促进中美贸易健康均衡发展,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格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鉴于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和双要素贸易等其他衡量国际贸易利益的指标都是建立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话,其他贸易条件改善的空间更大,因此,本文选择了价格贸易条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92-2009年期间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性,从理论和实证上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可行途径。文章首先简要解析了几种不同的贸易条件概念,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了价格贸易条件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后面实证检验奠定基础。现状分析部分选用73种中美贸易下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和49种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数据,采用帕氏指数计算出1992-2009年间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得出发展的总体趋势。实证部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影响因素的作用量化;第二部分借鉴了Baxter和Kouparitsas的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进行了分解,将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分为“商品价格效应”和“国别价格效应”。文章的最后得出了全文的结论并提出了改善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