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深,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990.5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总额由1992年的145.2亿美元,占中美总贸易额83%,飙升到2009年的2704.1亿美元,占中美总贸易总额90.4%。因此正确评价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给我国带来的利益,进而促进中美贸易健康均衡发展,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格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鉴于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和双要素贸易等其他衡量国际贸易利益的指标都是建立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话,其他贸易条件改善的空间更大,因此,本文选择了价格贸易条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92-2009年期间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性,从理论和实证上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可行途径。文章首先简要解析了几种不同的贸易条件概念,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了价格贸易条件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后面实证检验奠定基础。现状分析部分选用73种中美贸易下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和49种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数据,采用帕氏指数计算出1992-2009年间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得出发展的总体趋势。实证部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影响因素的作用量化;第二部分借鉴了Baxter和Kouparitsas的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进行了分解,将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分为“商品价格效应”和“国别价格效应”。文章的最后得出了全文的结论并提出了改善中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保理是一种成熟的国际结算产品,迄今已经有逾百年的历史。但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起步却较晚。虽然近些年保理业务在中国发展较快,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量在进出口结算额中的占比仅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激励机制实施相对较晚,早期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我国市场有效性的逐步增强和制度的逐步完善,为管理者激励机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管理者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显著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途径,管理者激励机制将管理者利益、股东利益与公司绩效紧密相连,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管理者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沿海很多地区都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如苏州模式、温州模式、泉州模式和东莞模式,都引导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