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现已居世界第一,造纸工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然而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造纸工业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污染。作为综合衡量经济绩效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中国造纸工业的生态效率不仅能够直接反映产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性,也能够反映相关投入产出因素的最优配比,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实现造纸工业转型升级。在对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效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别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和ML指数方法来测算2005-2017年中国16个省造纸工业的静态生态效率和动态生态效率,并按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根据结果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造纸工业生态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中国造纸工业的静态生态效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省态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三大区域造纸工业按生态效率值大小排序呈现“东-中-西”阶梯分布;影响造纸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产出的不足,而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物的过度排放,三大区域造纸工业改善潜力最大的都是废水排放指标。二是中国造纸工业的动态生态效率呈现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造纸工业的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相似,技术进步是导致东部和西部地区造纸工业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变化不明显,中部地区造纸工业动态生态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三是中国造纸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资源消耗、产品结构对造纸工业的生态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造纸工业生态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环境管制不一定能提升造纸工业生态效率。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国造纸工业生态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