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背景下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民营经济活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试验田。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现代性建构培育了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了原动力,然而景宁畲族的经济尚欠发达,其文化现代性元素相对不足,这与其地域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不相符合。  畲族文化的发展既要有效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要广泛地吸收有利于其发展的先进性与现代性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  本文选定市场经济特定背景下,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田野调查点,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参与观察、重点访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法,从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入手,通过对民族意识、市场经济观念、开放意识、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消费观、现代教育观等方面的描述,总结出畲族文化现代性的主动性、灵活性、务实性与客观性的特点。  一方面重点分析了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推动因素,即国家话语引导、民族教育提升、市场经济推动和流动人口传播等四个推进原因。另一方面,进一步指出封闭性、消极性、市场经济、教育水平、认识与宣传、主动性不足等的是制约着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原因所在。  最后,论文提出了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必须合理利用畲族文化精髓、发挥市场经济的推动力和用现代教育提升等三大路径,同时指出了应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建构共生关系、经济与文化互动关系、文化现代性建构与民族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民间协同关系。  结语提出:传承与建构是畲族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市场经济与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显性互动是畲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云南新平县波村腊鲁彝族的民间信仰为考察对象,研究从1949年至今波村腊鲁彝族民间信仰及其变迁情况。在对波村彝族具体民间信仰内容、毕摩以及仪式活动展开描述的同时进
亲属制度研究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民族研究的基础课题。国内外学者对亲属制度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未被
本文运用当代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基于作者在乌鲁木齐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关地区田野调查收集的文献与田野资料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地区的重
本文以在吉首市务工的湘西其他地方的苗族农民为例,对他们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研究,对影响他们国家认同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在调查中,由于这些苗族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性质
破损的混凝土结构被修补后,其耐用性取决于维修材料和维修方法的精心选择,这些材料和方法应适宜于其使用条件.文章旨在描述设施管理者和设计者们为保证维修后的耐用性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