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材的品质优劣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临床疗效,如何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及其稳定性,一直受业内人事的高度重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材。本文以川芎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HPLC指纹图谱、高压超声波优化提取新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品质定量化评价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对氮磷钾元素配比、配方肥用量、种植密度、播种期和采收期的系统研究,制订了川芎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PLC指纹图谱构建以都江堰、彭州、彭山、什邡等产地的川芎样品为研究材料,对流动相组成及其配比、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优化条件为:流动相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采用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洗脱,流速为0.6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0-7.3 min,321 nm,7.4-20.8 min,275 nm,20.9-23 min,260 nm,23.1-30 min,275 nm。此HPLC指纹图谱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关要求。对色谱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了鉴定,确认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6种主要药效成分。2.高压超声波提取新方法构建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等6种药效成分为目标提取物,对提取溶剂、加压强度、样品粉碎度、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先进行了单独试验,初步得出其理想条件,然后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对交互作用强烈的3个因素(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出同时提取上述6种药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是:40%乙醇为提取溶剂、加压10 MPa、样品过80目筛、液料比为100:1、提取温度为70℃、超声功率为180W和提取时间为74 min。本研究为首次提出并建立的高压超声波提取新技术,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的优点是:降低了提取温度、缩短了提取时间和增加了药效成分的提取率,从而降低了提取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3.川芎药材定量化品质评价方法构建以上述6种药效成分的含量为川芎药材品质评价指标,首次提出用品质评价指数(δ,是用于定量化描述药材品质优劣的无量纲参数)定量化评价中药材品质的概念。以都江堰、彭州、彭山、什邡等地的川芎药材及市售饮片等为研究材料,用上述已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将所得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层次聚类、相似度和品质评价指数等进行分析,并以品质评价指数的目标函数,6种药效成分的含量为因变量,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川芎药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H1=tanh(0.5(10.6066x1-1.3179x2+13.4001x3+1.6723x4+0.5779x5-26.2736x6-5.6332)) H2=tanh(0.5(13.2457x1-9.1249x2+11.6289x3-0.1441x4+0.1966x5-34.2369x6-4.8899)) H3=tanh(0.5(-2.0291x1+19.4490x2-5.0848x3+0.5648x4+0.2370x5+49.9950x6-4.0533)) δ=0.0708H1+0.2400H2+0.2322H3+0.90214.川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了播种期、采收期、施肥技术和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川芎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得出优质高产的施肥技术为:纯氮201~206kg·hm-2、过磷酸钙458-522kg·hm-2和硫酸钾362~388kg·hm-2,适宜栽种密度为160000-180000株·hrn-2,最适播种期为每年的8月1日至8月5日,最佳采收期为5月20日至5月25日。在此基础上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和传统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了川芎规范化栽培标准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