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裂缝扩展形态的水平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极高,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经济高效开发这类储层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目前在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的规律时,注入的液体大都为纯液体,很少考虑支撑剂。在进行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时,一般假设各簇裂缝的缝长、缝宽、缝高等均是相等的,没有考虑到实际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态是非常复杂的。且常规的裂缝参数优化方法只是找到了该区块最适合、最理想的裂缝参数,没有考虑实际压裂施工能压出怎么样的裂缝。因此迫切需要掌握水平井分段压裂多裂缝扩展规律,并以多簇压裂形成的实际裂缝进行压裂水平井施工参数优化和产能预测,进而科学指导施工设计和生产,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首先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裂缝诱导应力场、裂缝和井筒内的流体流动、以及裂缝扩展准则等因素,建立了多裂缝扩展数学模型。并与单裂缝扩展解析模型和现有多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2)低地层弹性模量、高黏度压裂液,压裂后容易形成短宽缝;高地层弹性模量、低黏度压裂液,压裂后容易形成长窄缝;而高排量的压裂液,压裂容易形成长宽缝。随着地应力差增大,边缘裂缝的偏转角迅速减小,当地应力差超过5MPa后,边缘裂缝几乎不发生偏转。随着地层弹性模量的降低,地应力差的增大,簇间距的降低,孔眼直径、数量的增加,边缘裂缝的有效缝长、平均缝宽、注液量均有所增加,有效缝高变化很小。中间裂缝的有效缝长、平均缝宽、注液量,有效缝高均降低。(3)结合吉林油田M区块的平均物性参数,建立了水平井单段三簇压裂机理模型。采用常规优化方法分析了水平井单段压裂最佳的裂缝簇数、裂缝簇间距、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利用本文多裂缝扩展数学模型模拟出实际裂缝参数,合理简化后导入到均质模型中,以10年内的累积产油量最大为目标,优选出最佳的布缝方式和压裂液参数。该区块最佳的压裂簇数为3簇,最佳的簇间距为40m,最佳压裂液黏度10m Pa?s,最佳压裂液排量为12m~3/min。最后,将该压裂施工方式下的压裂裂缝合理简化后,布置到区块的实际地质模型中,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压后产能预测,该区块采用单水平井开发,5年内的累积产油量为45190m~3。
其他文献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各种地质因素和人工措施都会对井下金属套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多次作业起下管柱、地层应力变化以及井筒内外流体腐蚀,导致油水井套管发生变形错断等情况的发生,为保证区块开采的完整性,需要对损坏的套管进行修复。及时、有效地封堵和加固破损的套管是保证油田持续开发和生产的重要措施。目前密封加固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燃爆加固,具有可取可捞特点
油气资源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对此我国也是高度重视。随钻测量(MWD)技术对提高油气钻采效率,降低钻采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结构复杂,信息传输速率慢,极大限制了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磁随钻测量(EM-MWD),是一种新型随钻测量方式,以电磁信号为载波进行井下与地面信息传递,具有传输速率快、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井下环境复杂,
相对于直井的开采方式,水平井具有加大泄气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减少直井钻井,经济性显著的优点。但由于水平井特殊的井身结构及特点,目前在直井内常用的应用效果良好的排水采气方式并不适用于水平井,因此需要针对水平井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研发和推进。根据直井涡流工具产生气液两相旋流能够提高气井排水采气能力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井内螺旋工具,可以与套管直接相连下入水平井水平段,在天然气进入内螺旋工具后,改变气液两相流
能效对标是将用能单位能效指标与相关能效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能效水平的活动,能效对标管理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建立动态的能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能效管理水平。目前油田逐渐进入开采后期,原油产量递减、含水率逐年上升,原油集输系统高能耗、低效率的矛盾日益显著,因此有必要建立原油集输系统能效对标评价体系,识别能效差距,进行节能提效,对油田集输系统节
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储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其中,致密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方法对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提升储层产能尤为重要。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S区块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油藏物性较差,渗透率低,泥质含量高,急需通过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提高储层产能。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区H-2、H-7井泉头组致密砂岩岩样为例,对研究区岩样进行基础力学实验,得到研究区岩石基础力学特征,并通过X衍射实验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和新冠两次重大疫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疫情造成了经济的倒退,给数量巨大的企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新冠”疫情期间,贵港市2020年1季度GDP增速5%,比2019年同期增速下降8.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在重大疫情当中受到的冲击更大,抗风险的能力更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营经济是主要的市场主体,研究重大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
在未来的智能导向钻井过程中,如何准确识别油层以及储层参数预测是成功智能导向的关键一环。而常规识别油层及预测储层参数的方法是在地面利用实验获取或解释相关数据的潜在信息,该判别方法的滞后性,不能在井下实时对油层识别及储层参数预测。因此,主要利用随钻测井技术直接测量井下的随钻测井数据,建立随钻测井数据与油层识别及储层参数预测的井下实时模型,在井下为智能导向钻井工具提供井眼轨道设计依据,提高钻遇率。针对上
深海油藏的钻探过程面临着海底页岩稳定性差、钻井液用量较大以及安全压力范围较窄等问题,针对这些工况难点,双梯度钻井技术手段应运而生。空心球钻井技术是将轻质材料球通过注入管线输送至环空井筒当中,使混合流体的密度接近海水,进而在井筒内部产生两种压力梯度,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井喷事故等问题的发生。采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欧拉-欧拉多流体模型对岩屑和空心球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进而总结出了空心球的注入对岩屑运移规
随着油气开采不断向深层扩展,高效破岩技术需要进一步的革新才能更好的为深井、超深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任务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手段,从细观岩石内部裂纹的角度针对高效破岩技术之一的简谐振动冲击钻井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基础力学理论建立了简谐振动冲击作用下单齿切削含单一裂隙岩石单元的起裂数学模型,并分别开展了静载作用下和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单齿切削含预制裂隙岩石以及球型齿轴向
井壁稳定研究一直是钻井工程的热点课题。井壁失稳主要是地层被钻开形成井眼后打破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此时井周应力二次分布,为维持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工程中通过向井眼中注入一定钻井液,钻井液形成的液柱压力来维持地应力平衡,注入密度过高时无法维持地层原有的平衡;注入的钻井液密度过低时,钻井液通过微裂缝进入地层,物化作用造成页岩强度降低从而发生井壁坍塌。传统的井壁坍塌计算模型一般都是基于单一弱面结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