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沙子口地区鲅鱼文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青岛市沙子口地区南面黄海、背靠崂山,坐拥丰富的山海资源,被誉为“鲅鱼之乡”和“孝道之乡”。因鲅鱼资源的丰富,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鲅鱼为主角的捕捞方式、加工技艺、饮食制作、禁忌行为、民俗节庆等文化,综合为沙子口地区独具特色的鲅鱼文化。本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方法,从海陆文化融合的视角切入,对沙子口地区的鲅鱼文化做全方位的梳理与解读。同时,也是为中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一体性融合提供一个具体案例。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至第四部分围绕着鲅鱼文化内各个层面进行全景介绍,第五部分则是在前四个部分的基础上,研究其反映的海陆文化的融合过程。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对沙子口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黄海、渤海中的鲅鱼进行介绍,阐述鲅鱼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背景。第二部分从鲅鱼文化中最基础的捕鱼与饮食文化层面出发,介绍了鲅鱼的海上捕捞、保鲜加工以及各类食品的制作方法。第三部分是鲅鱼文化的核心内容,论述了民间自发的鲅鱼禁忌行为和“鲅鱼礼”等仪式活动。第四部分则主要论述官方组织在“鲅鱼礼”的基础之上,将其塑造成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产物,即鲅鱼节庆及与鲅鱼主题的文学艺术。第五部分利用文化特质反向分析不同文化间的融合,综合论述了在鲅鱼文化中反映的海陆文化关系以及互动融合的过程。鲅鱼文化首先是捕渔、饮食文化,其诸多特征体现的也首先是山东半岛沿海区域以海洋为基本生计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内陆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其又被赋予了诸多中国内陆文化的特征。在饮食基础上发展出的更高形态的民俗文化,则有诸多方面体现出中国内陆文化的特征。两种文化的特质在鲅鱼这一载体上生长、交织和融合,从而形成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标识。鲅鱼文化的突出表达即是当地民俗生活中的“鲅鱼礼”。作为民间和政府表达孝文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它是当地鲅鱼文化的灵魂。“鲅鱼礼”指每年谷雨之际,晚辈会挑选肥美的春鲅鱼送给长辈尝鲜,长辈也会以此烹饪美味的鲅鱼菜,寄托子孙同好有福的寓意。其中着重是指送给岳父母(丈人丈母娘)以表达孝意,此时的鲅鱼也成为一种符号、信号传达给长辈们,想要表明自己是作为男朋友、准女婿、女婿的身份存在,或以期通过“鲅鱼礼”征求长辈对自己身份的接纳和认同。这是一项缘起于沙子口渔家的传统民俗,而后拓宽至整个市区的民俗活动。我们看到,在鲅鱼文化的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是经历了一个内陆儒家文化将其核心价值植入海洋文化中的过程。鲅鱼文化也给我们生动展示了这样的图景,即内地儒家文化将中国的沿海社会文化卷入其中并按其自身性格加以塑造,这是中国的文化一体性生成的重要路径。
其他文献
这是一种让学习者和资源内容都能不断生长的机制,给学习者提供平台和工具,建立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数字内容表现为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
2005年2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的牵头下,由复旦大学主研,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项目
目前的一卡通厂商主要区分为三个层面:只做卡片以及机具的硬件厂商、只做系统平台的软件厂商、既做硬件也做软件的厂商.
据数据显示,Android以56.1%的市场份额(8106.74万部)稳坐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冠军宝座,无疑当年的小绿人已经成为如今的绿巨人了。但据芬兰安全公司F-Secure最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