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作家生平、创作经历以及文本分析诸方面就汪曾祺现象做一探究。
四十年代,汪曾祺即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身体力行“散文化”的现代小说创作,表现出一个年轻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探索;四九年以后,被迫中断小说创作;八十年代,恢复小说创作,随着《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的发表,以其清新、独特的气质在新时期文坛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作品除了延续早期小说“散文化”特征以外,这时更表现出少有的冲淡与平和。
汪曾祺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文学理想的渴望与追求,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即使在六十年代下放期间,他也曾做过尝试,进行了少量的创作。更多的时候,他宁可中断自己钟爱的小说创作,也不愿改变初衷。汪曾祺始终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储备。他注重向古典文学汲取营养;积极从民间获得营养;受废名、沈从文影响深刻;小说直指文学的终极指向——人性。
汪曾祺的作品呈现出如下特点:寓古于今、大俗大雅、平中寓奇的独到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苦心经营的随意;生活在最底层的最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简单的故事情节之中弥漫着优美的意境;园林般的文化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