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刑这一刑罚制度,对于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们的青睐。对缓刑制度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地运用缓刑这项法律制度,而且有利于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充分发挥缓刑的功能。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缓刑的作用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国缓刑制度的基础理论、立法规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外国缓刑制度理论与实践中的合理因素,主要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类型、适用、考察等几个方面,探索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途径,使缓刑制度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从而更具有操作性。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缓刑制度的基本问题,包括法律性质、理论基础、价值内涵、类型等; 第二部分在论述缓刑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明确化、具体化,设置缓刑适用听证程序等建议; 第三部分对缓刑考察制度加以分析,提出应设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加强对缓刑犯的监督考察,明确撤销缓刑的条件并增设撤销缓刑的程序性规定等建议; 第四部分对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与考察的特点、职务犯罪缓刑率过高、盗窃罪以及故意伤害罪在运用缓刑制度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其他文献
笔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参加的、观摩的、组织的演习也有很多,但回首想一下,总觉得所经历的一些演习缺乏事故灾难发生后的真实氛围,不少演习感觉起来似乎是在“
期刊
投票代理权征集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但是我国的相关立法一直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由此导致投票代理权征集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