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农民发展思想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zgncsy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将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即农民的发展;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发展问题同样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农民的内在本质关系得到发展,农民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人继续将农民发展问题作为党的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在“三农”工作中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这是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增进公平正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民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解决农民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减少农民论、农民素质论、农民联合论、以及农民发展论等。文章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农民发展现状的实际国情,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农民发展问题的会议讲话精神,从而概括总结出习近平有关农民发展的理论、观点。文章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追溯习近平农民发展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与条件;第三部分研究习近平农民发展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与逻辑;第四部分探讨习近平农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总结习近平农民发展思想的时代意蕴。研究习近平等重要国家领导人有关农民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农民发展规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民发展理论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习近平等重要国家领导人有关农民发展思想,致力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自然人遭受犯罪行为或侵权行为致死后,死者的近亲属不存在或者死者身份不明,其近亲属无法确定的时候,侵权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是否需要承担?如果需要承担,
寻租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大意为各种主体,利用资源通过参与政治过程获得不当超额利益,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囊括了依附特权、非生产性以及有损社会公益并造成社会不公等内涵。寻租现象存在于诸多领域,国家权力运行环节中最重要的立法领域也同样存在。立法寻租是指,政府部门、各种组织以及个人通过立法手段,寻求其利益在法案中充分、不成比例的表达,并通过法律的国家权威,在法律实施中获得超额利益、损害他人权益并对
政治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包括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被
农用地土壤环境事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和努力推动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终于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立法规划,国家启动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