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寿命的延长,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下肢缺血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针对下肢缺血性疾病主要手段是药物、外科手术以、腔内治疗等。但是对于远端流出道严重狭窄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没有手术机会,目前还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缺血肢体侧枝循环的建立,是有效可行的研究方向之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两大热点。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细胞。一般来说,在干细胞和其终末分化的子代细胞之间存在着被称为“定向祖细胞”的中间祖细胞群,它们具有有限的扩增能力和限制性分化潜能。在体外,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器官特定的细胞类型的能力,当置于体内,在适当的环境下则能重构器官系统。对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获取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并以适当的方式移植到体内,则有望在机体的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VEGF基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VEGF能增加小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并能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有力地促进血管新生。 与成体组织相比,干细胞移植的优势之一即在于其易于改造,可以作为基因治疗良好的靶细胞。因此将干细胞治疗与基因(如VEGF)治疗联系起来治疗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因此,我们设想利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作为VEGF基因的载体,同时发挥干细胞及VEG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来改善缺血肢体的血供。本实验提取新西兰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祖细胞,然后体外行VEGF165基因转染,移植到下肢缺血的新西兰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为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在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1.新西兰兔髂嵴穿刺抽取骨髓,Ficoll离心液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