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抗性位点Fhb1与籽粒抗性及毒素积累的关系解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to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赤霉病抗性类型主要分为抗侵染、抗扩展、籽粒抗性和抗毒素积累。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扩展抗性,研究最少的是籽粒抗性,而现有评价籽粒抗性的方法是以籽粒感染率(FDK)为衡量指标,FDK是间接度量扩展抗性的方法,而非籽粒本身的抗性。籽粒抗性顾名思义是籽粒本身对病原菌的抗性,即待评价籽粒在适宜病原菌侵染的环境中(如适宜的温湿度)且所有籽粒有均等机会接触病原菌条件下,籽粒本身对病原菌侵染表现出的抗性。Fhb1是赤霉病扩展抗性中最主要且稳定的抗性位点,为了解析Fhb1是否同时介导籽粒抗性,我们以Fhb1的抗、感近等基因系为主要材料,通过活体和离体试验,从籽粒表观到籽粒内部,研究Fhb1对籽粒抗性的效应;同时,为了明确不同穗部组织与DON产生的关系,我们将小麦穗部不同组织分离,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组织对毒素积累的效应,解析不同组织对病原菌关键产毒基因Tri的表达的影响。为了解析病小穗率和DON之间的关系,我们以30份赤霉病抗感存在明显差异的品种(系)为材料,在不同接种方法下研究病小穗率(PSS)和DON的关系,并筛选出“双低”种质。主要结果如下:不同发育阶段对小麦穗子的每一个小花接种后,每个小花的颖壳均发白,且千粒重的变化主要是由粒宽的变化引起的,并且在抗感近等基因系间,S22V千粒重的变化较R22W小,Ning7840千粒重的变化较Clark小;接种赤霉菌后抗病近等基因系R22W籽粒淀粉体降解情况较同一发育阶段的感病等基因系S22V严重;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携带Fhb1的抗病品种Ning7840、不携带Fhb1的抗病品种HYZ、以及Fhb1的感病近等基因系S22V的籽粒抵抗菌丝侵染能力较好;抗感近等基因系籽粒在离体条件下对于菌丝生长的诱导能力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我们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价籽粒抗性的方法,发现不同品种的籽粒抗侵染能力存在差异,但Fhb1并不能介导籽粒抗性。该研究结果对解析籽粒抗性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进一步丰富了对Fhb1位点功能的认知。将小麦穗部不同组织分离成穗轴、颖壳和籽粒,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组织对于菌丝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发现颖壳能够抑制菌丝的生长,穗轴和籽粒诱导菌丝的生长。发育早期的穗轴、籽粒、颖壳均不能诱导DON产生,但是发育中后期的籽粒对于DON具有较强的诱导能力,而且R22W的诱导能力比S22V强。此外,Tri基因的表达受穗部组织影响,有一定的时空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对于解析DON的产生机制以及Fhb1与DON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双花滴注法和基部穗轴注射两种接种方法研究PSS和DON之间的关系,发现PSS与DON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有部分材料表现不一致。在穗轴注射方法下,部分抗病材料的小穗没有出现病症,即病小穗率为0,但籽粒中检测到DON积累,推测DON能够在穗轴中产生。综合两种接种方法下的PSS和DON,筛选病小穗率和DON含量均较低的“双低”品种,明确 TOKAI66、BSYH、Ning7840、NyuBai、HCD、Chokwang、以及Tawanhsiaomai的总体抗性优于Sumai3,TOKAI66的病小穗率和籽粒DON含量最低,该研究对赤霉病和毒素抗性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不考虑任何生长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马铃薯本身是一个具有高产性、稳产性的农作物,但其在生长期间容易在病毒的侵害下发生
转瞬即至的21世纪,将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清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本质,认清教育对知识经济的
在简单介绍GM(1,1)模型预测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模型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已知条件选取和背景值构造两方面存在不足,并对此提出了更换已知条件及通过求解最小值获取背景值构造形
音乐对人的情绪、新陈代谢、能量、血压、呼吸及脉搏的影响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体细胞总是处于在不停地微微振动的状态,健康的人全身的细胞微振都很和谐,就像许多歌者在一起
辽宁省建平县属于雨养农业区,春旱严重,尤其近年来水源不足,水位下降,地表水缺乏。为提高建平县玉米产量,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同时配合辽宁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本着玉米
为了解决采用传统逆系统方法难以建立逆模型的困难,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α阶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在被控对象精确模型未知的情况下,根据SVM的非线性辨识原理,利用具有高斯核
“应试教育”和“传承性教育”在历史上有它产生的根源,也曾起过重大的推动教育发展的作用,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迅速增加、知识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这两种教育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科技发展形势需要。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弊端集中表现为一种“学答教育”。学习为了回答,按照教材课本和教师传授的前人知识理论准确地回答,特别是把前人的知识当作最终结论进行传授和考核。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有许多学生平时可以不学习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甘南藏区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卓尼县的卓逊村作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对田野点的追踪调查,力图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卓逊村居民生产生活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以此来管窥藏区村落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轨迹。卓逊村,是一个有89户家庭组成的藏汉杂居村落,现行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镇旦藏行
针对在实验模态分析中系统多模态整体参数辨识的系数方程易病态问题,对传统正交多项式频域模态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部分分式实正交多项式构建频响函数幅值平方的分析模
为了解决蜂窝芯高速铣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固持可靠性差以及加工精度与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准确建立铣削参数与固持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和摩擦吸附原理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