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通信是典型的网络效应产品,关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动通信市场网络效应的研究已十分丰富,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移动通信用户数最多的国家,对其扩散过程及消费行为的深入分析却不多,尤其是对网络效应的关注,本文试图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做些补充,也为未来3G时代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深入分析用户消费行为,针对用户特征制定服务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我国移动通信扩散的曲线和特征分析。首先,运用Bass模型对包括移动通信在内的5种消费品历年扩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移动通信作为网络效应产品与普通消费品扩散的差异:①我国移动通信扩散过程中,创新因素或外部因素影响不显著,而口头传播或人际交流网络的内部影响则发挥着重要作用;②移动通信扩散过程中达到临界容量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产品,即移动通信市场的启动非常缓慢,本文把2001年之前的这一段划分为第一阶段;③虽然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启动缓慢,但达到临界容量后的增长速度却明显快于其他产品,本文把2001年之后的这一段划分为第二阶段。其次,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把我国的扩散曲线与国外学者研究的其他国家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与北欧国家扩散曲线较为相似,总体上属于S型,且扩散速度中等,即比北美国家的扩散速度要快,但比西欧、南欧和东欧国家的速度要慢,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收费方式和资费价格以及市场集中度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第二,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包括用户选择行为和使用行为。首先,基于问卷调查,运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了网络本身因素、消费者社会交往因素、消费者个体因素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其中网络规模、家人的选择、朋友的选择、消费者对各网络品牌形象的认可度、消费者联系人的数量和月消费额均有显著影响。其次,基于各网络历年的ARPU、MOU、Pint ra、Pint er值计算出各网络每户每月平均网内和跨网通信量Min int ra和Min int er的值,进而从网内/跨网通信流量角度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用户的使用行为。结果表明,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网内/跨网价格差异没有其它国家如英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价格差异显著,2002年至2004年平均保持在1:2左右。对于移动GSM网和联通GSM网,2002和2003年的网内/跨网通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网络规模和价格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但2004年随着移动通信资费水平本身的大幅下降,以及各网络之间的价格差距明显减小,网内/跨网通信量差异显著减小。而联通CDMA网络不同于其它两个网络,虽然存在网内/跨网通信量差异,但却是跨网通信量大于网内通信量,联通CDMA的网络规模显著小于其他两个网络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本文局限及进一步研究展望,也包括未来3G时代下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分析。
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介绍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介绍网络效应和扩散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第三章分析我国移动通信扩散的曲线和特征;第四章实证分析消费者选择行为和使用行为;第五章为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