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拔毒生肌散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于2019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明确诊断为低位单纯性肛瘘、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证且施行肛瘘切除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受试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使用拔毒生肌散纱条换药,对照组使用复方黄柏液纱条换药,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换药1次,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创面愈合总时间,并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记录患者创面面积、创面纵径、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水肿评分、创面疼痛评分以及用药安全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临床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均完成试验,无脱落、中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痊愈26例(86.7%)、显效4例(1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9例(63.4%)、显效10例(33.3%)、有效1例(3.3%),总有效率96.6%。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3、创面愈合总时间方面:试验组用时最长36天、最短20天,平均25.07±3.83天,对照组用时最长42天,最短23天,平均28.50±4.40天。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创面面积方面:两组原始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创面面积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创面愈合率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创面纵径方面:两组术后第1天创面纵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创面纵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创面分泌物评分方面:两组在术后第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7天时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创面肉芽生长评分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创面水肿评分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试验组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创面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在术后第1天时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时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所有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拔毒生肌散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换药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面积缩小、纵径缩短,提高创面愈合率,在创面愈合早期可以提脓去腐,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在愈合中后期可以敛疮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且具有减轻创面水肿、缓解创面疼痛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