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都发现人们往往把违反道德的行为和厌恶情绪联系在一起。厌恶情绪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它的功能从帮助人们避免接触病菌等有可能引起身体疾病的物理刺激扩展到帮助人们远离违反社会规范、伤害他人的社会行为。在人类的进化和个体的发展中,抽象、高级的道德厌恶可能从具体的、低级的生理厌恶发展而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厌恶本质上是否就是一种生理厌恶、厌恶情绪在道德判断中是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理论问题,研究者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研究认为了解道德判断和厌恶判断的时程加工阶段是我们探究以上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视角。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探讨道德判断和厌恶判断的关系。自编224句描述社会生活事件的语句作为实验材料,并邀请59名在校大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效度进行评价。正式实验中,采用go/no-go实验设计与二选一强迫选择实验设计的混合范式,也就是说,被试在相同速度和准确率要求下,以他们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厌恶判断的结果来做出左/右手按键选择或者不按键的选择。实验以动作准备的侧向化准备电位(LRP,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作为实验技术指标,用来确定厌恶信息和道德信息在什么时间点影响了反应的选择。
实验结果表明,任务二(任务要求:是否厌恶决定是否按键,是否违反道德决定左手还是右手按键),Go条件下,从690ms之后出现LRP;No-Go条件下,早期也出现了LRP,潜伏期是800ms,持续到1030ms后回归基线。而任务一(任务要求:是否违反道德决定是否按键,是否厌恶决定左手还是右手按键),No-Go条件下始终没有出现LRP。任务二的No-Go条件出现了LRP,说明大脑先做出左/右手按键的选择,即先进行了道德判断,然后根据厌恶判断的结果,才抑制了按键的行为反应。任务一的No-Go条件没有出现LRP,说明这不是由左/右手的选择要先于是否按键的固有反应模式导致的。
在要求快速做出判断的情况下,大脑对道德信息的加工比对厌恶信息的加工更具时程优势。该实验结果不支持道德厌恶起源于原始厌恶的说法,但是证明违反道德引起厌恶情绪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并且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理论和“道德装置”理论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