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设计定制的有源方波电脉冲回馈性检测系统(EPDS),发掘新的腧穴电测量方法,并应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迎香穴导电状态的测量,以观察比较头针和体针的三种不同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针刺效应,为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不同针刺方法的选择、针刺取穴的选择、分期治疗中不同方法的选择、针刺效应大小的检测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设计一个定制有源方波电脉冲的回馈性检测系统(EPDS),在相同环境和物理条件下:应用任意函数波型发生器,向被测腧穴发送定制的方波连续交流电脉冲,并用串联的双通道数字式存储示波器检测和记录腧穴反馈的电信号,取用正向脉冲的稳态电压Vs作为测量指标。应用Oringe7.0图形和数据分析软件,对电信号图形信息加以还原、拟合和数据采集。2.随机选择健康男女15名,检测其迎香穴和其它穴位导电状态,进行多次、多因素影响下的测量观察,利用其波型图像动态地观测,分析相关数据。3.门诊随机选定30名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 0人,分别应用针刺健侧合谷穴,头针百会穴,头针健侧运动区三种处理方法后,测量其左右迎香穴在针刺前后的导电状态,取稳态电压Vs为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处理软件对信号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1)比较针刺前健侧和患侧迎香穴导电状态的差别。(2)比较应用每种处理方法后迎香穴导电状态的前后差别和双侧差别。(3)比较不同针方法组别,对患侧迎香穴导电状态影响差别。(4)动态观察体针和头针刺未行针和按刺激量行针时导电状态的波型图像变化。结果:1.应用定制方波有源的电脉冲回馈性检测系统(EPDS),发现一种可以稳定、准确地表达腧穴的导电状态的新方法。即通过在定制方波脉冲下,正向脉冲波内,被测腧穴所显示的稳态电压Vs值,来反映该腧穴当时的导电状态。Vs值越大,说明被测腧穴阻抗越低,导电性越好;Vs值越小,说明被测腧穴阻抗越高,导电性越差。2.通过EPDS检测系统动态观测健康人的双侧迎香穴导电状态的波型图像,二者波型完全一致,稳态电压Vs线高低无明显差异。3.经EPDS检测系统,发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侧迎香穴导电状态优于患侧,健侧迎香穴稳态电压Vs值明显高于患侧(P<0.05)。4.经EPDS检测系统,发现针刺健侧合谷穴组:双侧迎香穴均出现稳态电压Vs值的明显升高(p<0.05);针刺健侧后合谷后,双侧对比,患侧升高明显,呈显著性差异(p<0.05)。5.经EPDS检测系统,发现头针百会组:针刺后,双侧迎香穴均出现稳态电压Vs值的明显升高(p<0.05);双侧对比,迎香穴Vs值无显著差异(p>0.05)。6.经EPDS检测系统,发现头针健侧运动区组:针刺后,双侧迎香穴稳态电压Vs值均有明显提升(p<0.05);双侧对比,患侧迎香穴Vs提高明显,二者差异显著(p<0.05)。7.以针刺后患侧迎香穴稳态电压Vs为指标,三个针刺方法组两两比较,经SPSS软件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其对患侧迎香穴Vs提高大小排列依次为:头针运动区组>头针百会组>体针合谷组。8.通过EPDS检测系统,动态观测到所有患者在进针而未加刺激时,双侧迎香穴动态波型及稳态电压Vs基线显示均与未针刺时观测到的相同,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应用定制方波有源的电脉冲回馈性检测系统(EPDS),发现一种可以稳定、准确地表达腧穴的导电状态的新方法。这对于经穴电特性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的意义。2.应用EPDS检测系统,可以显示健康人双侧迎香穴导电状态无差别。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左右迎香穴的导电状态不平衡,其患侧明显下降。提示,EPDS的方法可以通过腧穴电测量来检测疾病状态和健康状态。健康的迎香穴导电好,病侧的迎香穴导电差。3.头针和体针均可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迎香穴的导电状态,从腧穴电测量角度证实二者均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方法。也说明可以运用腧穴电测量的方法,对针灸治疗的有效方法(手法)加以初筛。4.三个针刺组别对患侧迎香穴的导电状态提升,相比较其效应大小的依此为:头针运动区组>头针百会组>体针合谷组。提示头针在治疗面瘫过程中的针刺效应是十分优异,临床中不容忽视。头针百会穴组对双侧迎香穴导电状态均有提升且针刺效应强度适中,提示百会可以作为治疗面神经麻痹初期至后期的常规穴位,始终加以应用。头针面运动区针刺效应较强,提示其可以在面神经麻痹中后期的治疗中加以应用。体针合谷针刺效应较轻,提示可以在面神经麻痹早期治疗中就加以应用。可以见这种腧穴电测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针刺不同方法(手法)的筛选和针刺不同方法(手法)介入时机的选择。5.针刺健侧的头针运动区对患侧迎香穴导电状态提升更明显,提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头针选穴,应重点选择病患对侧的头针面运动区。说明腧穴电测量可以应用于针刺穴区的选择。6.任何一种针刺方法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产生相关的针刺效应,提示在临床中需要注意针刺应达到刺激量以保证临床疗效。腧穴电测量可以用来观察不同手法刺激量下腧穴导电状态的改善程度,对针刺手法刺激量的规范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