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她以纯净的感觉闯入文坛,始终坚守民间立场,以她"伤怀之美"的温情与悲悯,抒写了一首首民间生活的挽歌,展现了白山黑水间美丽神秘的自然风光和北方人民坚韧与顽强的精神.迟子建后期的小说尽管融入复杂的人生世相,将辛酸的幸福呈现给我们,但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作者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对现实存在的理想观照.迟子建是个矛盾的组合体,她天性的纯真、人生经验的单纯与笔下世相的复杂,她充沛的激情、想象、幻想与对辛酸生活现实的洞察与体验,形成了她"伤怀之美"的审美风致.该文认为迟子建的"伤怀"与"伤怀之美"来自于她对现实人生或者人的现实性存在的悲剧性的诗意观照.正是这种悲剧性,或者有着一种很强的悲剧感的观照态度,造就了迟子建的伤怀和伤怀之美.这观照中透出的悲悯(一种有明显宗教感的悲悯)和伤怀,以及这种悲悯和伤怀中的温情抚慰,传达的是一种寻求精神超越的宗教情怀,即"升华".迟子建"伤怀之美"的审美哲学是:"对存在的伤怀与向纯美的升华".正是这种"向纯美的升华"造就了她作品空灵与纯净的品质.这是该文探究的重心,这背后的文化根源,也是该文探究的重点.该文从迟子建"伤怀之美"的审美内涵、审美思维方式、审美文化根源三方面展开文化批评的阐释."存在的伤怀与纯美的升华"是"伤怀之美"的审美文化内涵;寻找精神家园的超玄之悟是"伤怀之美"的审美思维方式;地域文化与艺术承传是"伤怀之美"的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