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科学哲学过分强调建立在观察之上的科学理论,而极大地忽视了作为实践活动的科学的特征。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家们颠覆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以及观察中立性原则,提出了观察负载理论、范式的不可通约性、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等观点,但却是以相对主义的盛行为代价。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实验主义科学哲学试图通过对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批判以往表征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同时重返科学进步及合理性。本文力图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对新实验主义这个哲学流派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新实验主义对以往科学哲学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实验主义科学哲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由于新实验主义的研究主题是科学实验及相关哲学问题,因此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对以往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比较新实验主义与其它科学哲学进路的区别与联系,并明确其研究定位和理论旨趣。其次,本文分别从实验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科学进步及合理性四个方面对新实验主义进行结构性剖析。在实验本体论部分主要探讨新实验主义对实验的本质、实在论和实验仪器的研究;在实验认识论部分厘清并评析了新实验主义的三条研究进路:“理论与实验的关系”、“从物质到论证”策略以及唯物主义知识理论;实验方法论部分主要讨论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以及各种替代性实验的哲学意义;科学进步及合理性部分则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实验主义对于科学进步说明的定位及其对科学非统一性的主张来展开。最后,本文认为,新实验主义的研究使科学哲学重新重视实验,它对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是一贴有效的矫正剂,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真实科学的认识;尽管如此,新实验主义在反理论优位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彻底的一面,甚至保留有表征主义的倾向。因此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继续突破理论优位的传统,并且应该更加关注能够带来实验知识增长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