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交往是教师和家长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而依托新媒体手段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化,这种交往手段的变革给双方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网络上频繁曝出的“马屁群”、“攀比群”、“焦虑群”等事件引起公众热烈讨论,造成家校关系紧张,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交往活动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交往现状进行研究,剖析双方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为之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本研究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山东省潍坊市四所小学1-6年级的100名教师和340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分别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对当前小学阶段家长与教师在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中的交往进行研究。问卷从平等性、合作性、符号互动性、共享性和理解性五个维度分别调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交往现状,随后分析了个体背景因素影响下双方的交往差异。根据调查显示,在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交往的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双方交往符号互动性差,交往较浅;双方交往共享价值较低,交往压力大;双方交往内容片面,父亲参与程度较低;双方交往中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性;家长的沟通意愿强于实际行为,双方较难达成相互理解;不同背景下,部分家长和教师的交往感知较差。针对教师和家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双方在教育观念和认知上存在偏差;部分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交往技能有限;学校评价标准单一,对双方交往缺乏有效的指导;交流平台本身的局限性;双方交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反馈途径。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最后提出了改进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中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策略: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交往观念;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交往能力;拓宽双方交往渠道,扩展交往广度和深度;学校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并指导双方交往;教育管理部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保障交往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