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雌二醇(estradiol,E2)是体内的一种性激素,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E2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和灭活,并与肝脏相互作用,其代谢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肝癌作用。目前还发现雌激素受体(ER)浓度的改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且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是近年来特别关注的纤溶因子,主要作用是参与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是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探讨E2、ER、uPA及uPAR在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CC分期、分型等生物学行为中的变化及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肝癌5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8.7±8.4岁;肝硬化30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4.7±6.8岁;正常肝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6±13.8岁;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各期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E2、uPA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2的表达主要位于肝癌细胞的细胞浆,肝癌组阳性表达率为62.0%与肝硬化组阳性表达率为56.7%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637);Ⅰa和Ⅰb期(72.2%)及Ⅱa和Ⅱb期(69.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Ⅲa和Ⅲb期(22.2%)的阳性率(P=0.025);在不同大小的肝癌中,直径>10cm的肝癌的阳性率(22.2%)明显低于小直径的肝癌(P=0.029);肝癌中合并肝硬化阳性表达率(73.3%)与肝癌中不合并肝硬化阳性表达率(45%)相比(P=0.043),有显著性差异。②ER的表达主要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44.0%与肝硬化组的阳性表达率(6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正常肝细胞组阳性表达率(15.0%),有显著性差异(P=0.003)。ER的表达在不同肝癌的分期、大小及是否合并肝硬化中的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