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程反复,临床症状多样化,多脏器受累,极具迷惑性。临床上部分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会出现血清固定现象,血清固定患者无法依据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进行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临床治疗相当困难。IL-1β是细胞内的强力致炎因子,可通过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固有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研究显示,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黏附蛋白Tp0663能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TNF-α等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可以促进CD4~+T细胞向Th17亚群分化以及诱导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辅助机体细胞免疫。IL-8是一种重要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它可引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到炎症位置,并释放溶酶体酶等有害物质,从而引起Tp感染的局部炎症及系统症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Tp92可通过NF-κB通路调控THP-1细胞分泌IL-8。由此,我们推测IL-1β和IL-8均可能参与Tp感染后的炎症反应。目前Tp感染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Tp感染后不同时期患者血清IL-1β和IL-8水平,以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前后IL-1β和IL-8水平变化情况,可能为梅毒的病程发展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探索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和疗效监测提供新的思考。目的:通过检测未经治疗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的IL-1β和IL-8表达水平,分析Tp患者血清IL-1β和IL-8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规范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IL-8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L-1β和IL-8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未进行治疗的一期梅毒患者24例、二期梅毒患者55例、隐性梅毒患者41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实验对各组血清样本的IL-1β和IL-8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IL-1β和IL-8表达水平的差异。2.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规范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60例,测定并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IL-8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期梅毒组、二期梅毒组及隐性梅毒组血清IL-1β、IL-8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期梅毒组IL-1β、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一期梅毒组和隐性梅毒组(P<0.05)。2.二期梅毒组血清IL-1β与IL-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90,P<0.01)。一期梅毒组和隐性梅毒组血清IL-1β与IL-8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3.二期梅毒组血清IL-8表达水平与相应TRUST检测结果反应素滴度呈正相关(r=0.617,P<0.01);而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中TRUST检测滴度无相关性(P>0.05)。一期梅毒组和隐性梅毒组血清IL-1β和IL-8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中TRUST检测滴度均无相关性(P>0.05)。4.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经过规范驱梅治疗后血清IL-8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血清IL-1β表达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IL-8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β与IL-8表达水平均无相关(P>0.05)。结论:1.血清IL-1β和IL-8在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隐性患者中均呈高水平表达,表明梅毒患者血清IL-1β和IL-8表达水平变化与Tp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2.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后血清IL-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有助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