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最显著之处就在于,它充分的综合了各领域的知识,并且紧密的将学生的体验、亲身感受与真实生活链接了起来。 本文根据国家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应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课程设置、课程开展与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的整体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课程实施总体呈现良好状况,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认识层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地位边缘化、课程设置比较随意、课程开设的目的呈现被动化;二是在实践层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异化、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低效、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和合作的表层化;三是制度层面,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重视、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家长与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于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支持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一是教师层面,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学校管理层面,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激励制度,激励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教育行政层面,加强外界支持力度、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督查工作、完善教师队伍支持制度、借鉴灵武市特岗教师岗位轮换制度;四是社会层面的策略,加强沟通与对话,积极争取家长支持、加强宣传与协调,积极寻求周围单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