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主要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82例首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阴虚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热毒、肝肾阴虚四个证型进行分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主要证型分布为:阴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热毒证>肝肾阴虚证。2四组证型在发病年龄、不同年龄组及病程的组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3症状的证型组间比较,阴虚血瘀组出现关节疼痛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气阴两虚组出现神疲乏力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征的证型间比较,阴虚热毒组出现腮腺肿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阴虚血瘀组出现口腔溃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阴虚血瘀证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最高,差异明显(P<0.05)。5出现多系统受累者36例(43.9%),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证型为阴虚血瘀证(50.0%),四组证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与气阴两虚证比较,阴虚血瘀组ESR的变化更明显,阴虚热毒组CRP的变化较明显;与阴虚热毒证比较,阴虚血瘀组的RF值变化较明显(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IgG均值均高于正常值,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值排列顺序依次为阴虚血瘀型>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7四组证型中,ANA抗体阳性者67例(81.7%)多于抗SSA抗体阳性者54例(65.9%)多于抗SSB抗体阳性者39例(47.6%);与肝肾阴虚证比较,阴虚血瘀组抗SSA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按阳性率降序排列为:阴虚血瘀型>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与肝肾阴虚证比较,气阴两虚组抗SSB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按阳性率降序排列为:肝肾阴虚型>阴虚血瘀型>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ANA抗体各证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阳性率降序排列为: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8抗SSA抗体在合并多系统受累组的阳性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型与发病年龄、病程、性别无明显关系。2四种不同证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差异,各有侧重,阴虚血瘀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常见证型,病情更为复杂严重。3不同实验室指标在四种证型中的敏感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