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能源需求也越来越大,发电量的增加才能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因此我国的发电量一直备受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我国目前的发电方式虽然有多种,但是每年用电总量70%以上是靠火力发电。研究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火力发电生产率,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和调整火电能源。进入21世纪以来,对我国发电设备的改进不断加大,火电设备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火电机组产能逐步提升。但是,我国仍然存在煤炭资源丰富而电力偏紧的特征,该资源特征使得我国在今后仍需坚持节能和环保的理念来提高发电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火电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同因素对火力发电量的影响效果依然存在着分歧意见。为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我国火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从产出的角度分析影响火力发电量的因素。选取我国火电行业2005—2014年30个地区(省、市、区)的数据,构建同时分析投入要素和非投入要素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Semi-parameter smooth coefficient model,SPSCM)。将 SPSCM 方法的分析结果与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分析各因素在时间和地区异质性条件下对火力发电量的影响情况,根据结论为我国火电行业进一步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是采用SPSCM方法研究火力发电量的影响因素,不足之处在于数据搜集和忽略影响极小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高度灵活性的SPSCM方法更适合研究我国火力发电量的影响因素问题,能够更好的衡量我国火电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关于投入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年份或地区的规模报酬①存在差异,但都接近于1,说明我国火电行业基本属于规模报酬不变。(2)火电装机容量投入(即引进大型电阻)可以有效地刺激我国火电行业的产出。"上大压小"这种政策对于西部地区影响效果更大,因此该政策应该在西部地区继续实行,在东部地区可以适当放松。(3)煤耗总量(能源)投入系数在三个全要素弹性系数中的比重最大,说明能源投入量依然是火电行业重要的投入,由于燃煤造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技术效率,从而使得能源被充分利用。(4)关于劳动力分配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劳动产出弹性为负,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劳动力已经饱和,甚至处于溢出状态,裁员政策在东部的实行会更有效。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0309,这表明西部劳动力并没有处于溢出状态,应适当增加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增加火力发电量。对于非投入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1)在提高技术效率方面,政府应继续保持对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方面的政策;且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厂用电率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发电效率。(2)因为SO2排放量与火力发电量正相关,但是影响系数较小,因此节能减排政策需要继续坚持。(3)地区经济发展越快,地区火力发电量越高,而且东部地区经济和火电发电效率最高。(4)东部地区火力发电量对煤炭价格指数增长的反应比较大,但是对电价指数的反应较小。(5)东部地区的火电占比对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因为东部依赖于火力发电的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