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评价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使用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病人,分析每例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根据治疗药物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86例患者接受评估,其中米卡芬净组22例,伏立康唑组31例,两性霉索B脂质体组33例。3组患者的性别、基础疾病、真菌感染诊断的分级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真菌感染伴随的危险因素有:化疗后粒细胞减少、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骨髓移植、先前抗生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如静脉插管。真菌感染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感染部位以肺部、胃肠道居多。3组总有效率61.63%,总不良反应率44.19%。其中米卡芬净组总有效率63.64%,不良反应率27.28%;伏立康唑组总有效率64.52%,不良反应率22.58%;两性霉索B脂质体组总有效率57.58%,不良反应率75.76%。3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米卡芬净组、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米卡芬净组、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患者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1.真菌感染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要重视CT检查,积极开展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努力提高真菌感染的确诊率,减少误诊误治率。2.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疗效相当,但米卡芬净、伏立康唑安全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