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单语文化环境中,这种文化上的缺省可以被意向读者即时自动解读,达到交际或审美价值。但就翻译而言,由于文本作者和目的语读者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时则会难以领会原文作者的意图,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缺省问题带来的认知困惑,进而成为一种翻译问题。从认知学角度看,翻译作为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译者在此过程中从初始态向目标态移动,其间需经历从问题识别、提出方案、评估方案到最终(或临时)决策的认知过程。基于此,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围绕文化缺省问题本身的识别和解决,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为何文化缺省是一种翻译问题?第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有何表征?第三,解决文化缺省问题时译者需遵循何种原则和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语言理解过程出发,根据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分析图式和推理的作用,利用《红楼梦》及其两个英文版的对话翻译,探讨文化缺省如何成为一种翻译问题,从意义、内容和形式上探讨文化缺省在翻译中的问题表征;并指出译者在翻译文化缺省文本时,应通过移植、释义、替代和删除缺省的文化意象等策略重构原文的语用意图和再现其审美价值,在保持文化中立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语境。本文的发现可望对翻译中文化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