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X3在食管鳞癌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七,总死亡率排名第六。根据全球癌症数据库的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约新增食管癌病例572,034例以及死亡病例508,585例。在中国,食管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食管癌有两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和食管腺癌。其中,ESCC是中国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食管癌病例的90%。尽管食管癌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临床效果仍不理想,病人的五年总体生存率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阐明食管癌发生的潜在机制,寻找与食管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十分有必要的。染色框同源物3(Chromobox homolog 3,CBX3)编码的蛋白为异染色质蛋白1γ(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γ,HP1γ),是HP1家族的成员之一,它能与DNA结合,并且是异染色质的一个组成部分。CBX3是一种多功能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多种重要的作用,参与基因转录、表观遗传调控以及DNA损伤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CBX3在一些肿瘤中高表达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但是关于CBX3在ESCC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CBX3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CBX3在ESCC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ES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首先以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为研究对象,运用t-检验的方法探究CBX3在ESCC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ESCC临床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CBX3在ESCC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了探究CBX3在ESCC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ESCC细胞系(ECA109和TE1)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干扰CBX3的表达,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BX3对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BX3对ESCC细胞的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构建小鼠皮下成瘤模型,验证CBX3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Cyclin B1以及CDC20的表达水平,以期探索CBX3在ESCC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GEO和TCGA数据库的结果显示,CBX3在ESCC组织中表达上调。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CBX3在ESC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进一步验证了数据库的结果。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敲低CBX3的表达后,抑制了ESCC细胞的增殖;皮下成瘤实验的结果显示,敲低CBX3的表达后,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发现,CBX3的表达水平下调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BX3通过调节CDK1/Cyclin B1的表达从而调控ESCC细胞周期进程,进而影响细胞增殖。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证实CBX3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其分子作用机制是由CDK1/Cyclin B1介导的。这些发现提示我们CBX3在ESCC中发挥促进肿瘤生长作用,CBX3可作为ESCC的一个潜在的诊疗靶标。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社关系持续发生变革,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逐渐向好,数量迅速增长,并逐渐在多个社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几经变革和调整,关于社会组织运作特征及其发展变迁亦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在中国的特殊社会情境中,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对社会组织政策变迁过程进行回顾与分析有助于反思当前政策的不足之处,为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如孔道结构均匀、结构可设计、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结晶性能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等,已经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药物传输、萃取分离和化学传感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具有共轭大 π键结构的二维COFs材料在光电转换和荧光传感等领域更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设计、合成具有优异荧光性能,并对重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等环境污染物具有特异性识别性能
荧光半导体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光电器件、生物医学成像和检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量子点是零维的纳米材料,表面原子所占比例较高。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成键数量不同,具有悬空键,这些悬空键会影响量子点的电子结构,进而影响其光电性质。另一方面,在应用过程中,周围环境直接作用于量子点表面,会对其表面及光学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量子点表面及其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量子点的结构和光
本论文通过扩展不同种类的酰腙,设计合成了9个水溶性卟啉扩展的酰腙Cu(Ⅱ)配合物,并采用~1HNMR、MS、元素分析、UV-vis和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检测了配合物和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情况;还测试了其体外抗癌活性,可为水溶性卟啉酰腙化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单介绍了癌症的现状、水溶性卟啉的研究意义和合成现状、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1号为规范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行政处罚程序,保障和监督外汇局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处罚办法》,现予公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期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侧信道攻击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密码设备的安全性,成为了一种能从密码设备中提取秘密信息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各种抵抗侧信道攻击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的随机延迟插入(Random Delay Insertion,RDI)类侧信道防护方法就是这样一类能抵抗侧信道攻击的防护技术。它通过插入空指令、随机打乱执行执行的顺序等方式来增加攻击的难度和代价。本文广泛地研究了RDI类防护方法及其
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发展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之一。硅基材料因具有储锂容量高、储锂电位合适,以及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但硅在储锂过程中伴随巨大的体积膨胀,容易导致活性颗粒粉化失活、电极结构破坏以及表面SEI膜重复生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开发和应用。
高频超视距雷达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取海洋表面动力学参数,以及对海上低速目标进行监测,它具有超视距、探测面积大、实时性高以及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海流提取算法均建立在深水条件之上,并且假设谐振海浪的Bragg频率是一个不受风、浪、流等海况因素影响的定值。然而,海洋中的浅水区,波流相互作用等其它海态因素都会改变海浪的相速度,使得Bragg频率fB并非固定值,进而影响到从海洋回波中提取海洋表面动
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和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电离层2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对foF2和TEC的预测对无线电波传播、卫星导航和短波通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工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的电离层foF2预测;另一部分是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电离层TEC短时预测。第一部分工作选用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9个垂测站从1990
铜基金属硫化物(Cu2-xS)微纳米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非化学计量比的P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其对近红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光热转换器件及技术中。由于无机微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通常与形貌和尺寸密切相关,因此Cu2-xS的可控合成对研究其光热性能与形貌和尺寸的关系来说非常必要。另外,由于Cu2-xS半导体材料具有导热性差、光谱吸收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