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兴起于1999年,并在2013年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6月,其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8406.6亿元人民币,该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充分证明了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也能从“小支付”走向“大金融”。从本行业兴起至今,它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其间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在所难免。本文旨在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国家在对该行业进行监管时所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有关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该部分主要解决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对其进行监管必须首先对该问题的主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该部分中,本文主要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和特征、业务流程及运行模式、涉及的法律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以及法律定性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制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法律规范,并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其遇到的风险,比如巨额客户备付金及其利息所有权归属不明、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同业恶性竞争以及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犯罪等。又从宏观的角度指出了其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监管思路不明确、监管模式滞后、监管立法不完善、监管机构单一以及行业自律制度不成熟等。第三部分,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制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欧美国家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起步较早,其监管制度相对比较成熟,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和欧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制度,旨在提取其中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所用。第四部分,加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建议。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其主要针对前述提到的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比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确定适合本行业发展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模式,健全监管立法,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等,最终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自我控制相结合的科学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