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揭示血清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虚、实证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虚、实证侯的关系,寻找对急性脑梗死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择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通过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中风中医病情评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情评分表。本文采用临床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后归为实证、虚证各30例。选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虚、实证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计算球蛋白、白球比,比较各组数值差异,寻找血清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虚、实症候中变化规律。按照中风中医病情评分将入选的脑梗死病人60例分为四组,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分别比较各组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白球比的关系。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白球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①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虚证组白蛋白、白球比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证组与对照组比较,白蛋白、白球比低于正常对照组,球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急性脑梗死虚证组与实证组比较:虚证组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著低于均实证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球比低于实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球比与其中医病情评分呈负相关,球蛋白水平与其中医病情评分呈正相关,总蛋白水平与其中医病情评分无相关性。结论:1.低血清白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高血清球蛋白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2.急性脑梗死低血清白蛋白与中风病正气虚有关,高血清球蛋白可能与中风病的邪气盛有关。3.急性脑梗死中医虚、实症候分型与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有关:实证球蛋白增高明显,虚证白蛋白降低更明显。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有助于中风病中医虚、实证侯的判断,尤其在虚实混杂辨别究竟是虚证为主还是实证为主。4.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球比与其中医病情评分呈负相关,球蛋白水平与其中医病情评分呈正相关,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中医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为指导治疗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