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感情至上的音乐,其音乐十分强烈地立足于文学之中,而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作曲家的创作更多的集中于歌剧创作,从而造就了歌剧的黄金时代。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中,女中音开始担当了第一女主角,比才(Bizet)的歌剧《卡门》(Garmaa)中的卡门;圣·桑斯(Saint-Saens)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SamsonetDal ila)中的达丽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女中音以宽广、雄厚的特质音色,以及个性化角色的性格形象,深受大众喜爱。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rlungen)中的大地之母艾尔达; 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歌剧《游吟诗人》(Ⅱ Trovatore)中的吉卜赛母亲阿苏切娜等,都是在歌剧史上流传经典的女中音角色。这些女中音角色也成就了20世纪的玛丽琳·霍恩、泰莉莎·贝尔甘莎、巴尔莎等女中音歌唱家。她们之所以独树一帜,不仅得益于作曲家赋予角色自身的独特的匠心,亦是因为这些女中音歌唱家在塑造同一角色时,既充分发挥了女中音独特的声音色彩和演唱的个性表现,也完美地诠释了角色的心里变化及情感表现。
由于女中音角色设置的性格大多具有相似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某些有代表性的角色类型。本文拟从女中音扮演角色最集中的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中,选取女中音扮演的角色形象所具有的共同点进行分类,归纳出三类有一定含义的女中音角色类型:一、“英雄性”追求自由的形象.二、“受宠爱的人”情人形象。三、“长者”受苦受难的母亲形象。由于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因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三类女中音的角色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研究这些女中音角色类型在歌剧中的形象;另一方面研究女中音角色类型在歌剧中的音乐形象。
研究女中音的角色类型与性格形象的目的是,以期解读歌剧作品时有更多维的角度,在尊重原作、把握角色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多维角度上锐意创作出赋予时代性的个性化角色。同时对女中音角色类型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些对折射歌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歌剧几百年来旺盛生命力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所在。其实,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