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法理学与经济法学的法律关系主体理论为基础,结合现行安全生产法的具体规定,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行为主体、安全监管主体、社会主体和劳动主体四类。生产经营行为主体即实施生产经营行为,包括各类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和存储行为的行为主体。安全监管主体,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体,是安全生产法上依法履行对保证生产经营行为安全实施的外部监督管理职责的公权力主体。社会主体是安全生产法体现新时期安全生产社会共治理论以及经济法中"政府—社会—市场"三维层次理论的重要法律关系主体。劳动主体是依法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并依据安全生产法具有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以上四类主体之间基于一定的法学原理发生的具有安全管理法律意义的结构性关系的整体,可以认为是安全生产法上构建的具体的多维主体框架结构。生产经营行为对安全要素的有效配置是这一多维主体框架结构的价值核心,安全管理职能的协调分配是这一多维主体框架结构的中心线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本体性的安全管理职能对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采取自我保障安全的管理措施;安全监管主体应当凭借一定的主体结构构建和权力形式配置,实现一种行为主体外部的强制性公权力安全监管;社会主体作为脱胎于市民社会处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中间层的相对独立的主体则应当承担一定的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劳动主体基于劳动安全本身的价值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应当通过一定的劳动安全权利义务配置,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安全乃至整个生产安全保障发挥能动的主体功能。在各自明确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协调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能的发挥是这一多维主体框架结构的重点。本体性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相对的生产经营行为安全保障闭环机制,但同时应当接受来自外部的公权力安全监管、社会主体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以及来自内部的劳动安全监督管理的不同程度的约束;公权力安全监管是公权力因素作用于安全生产法的体现,也是彰显经济法价值精神的标志之一。这一安全监管既应当辅助协调本体性安全管理,又应当组织协调社会主体的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应当积极依法接受源自社会的参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各种参与意见和参与决策;社会主体的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性、参与性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需要在与本体性安全管理和公权力安全监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发挥其功能,作用到对生产经营行为配置安全要素的干预之上;劳动主体的劳动安全权利义务下的在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凭借与本体性安全管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发挥相应的安全管理功能和意义。诚然,在一定意义上讲安全生产法的多维主体框架结构本身也是一种围绕生产经营行为配置安全要素这一价值核心的多元安全管理职能分配架构。很大程度上而言,未来的安全生产法主体机制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围绕着如何更加优化的分配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能而展开的。
其他文献
文献综述依据综述的目的和文本的性质可分为:学术性文献综述与研究性文献综述。学术性文献综述,是在学术层面、因学术问题而作的文献综述,其成果可以直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跨文化意识在口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它对口译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口译工作者应如何构建跨文化意识。
依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社会财富逐渐积累,高净值人群规模不断扩张,对财富保有及传承的需求日渐强烈。在国内,家族信托虽然尚属新鲜事物,但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是
随着科技能力的提升,我国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渐发展,建筑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由于我国能源匮乏,节能环保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在建筑施工中,
从苏联末期直至今天,列宁遗体的去留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过谈论的大多是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如何保存列宁遗体问题,很少谈及这一难题的源头,即始作俑者是谁?
随着web2.0的发展,舆论传播媒介发生了极大地变化。新浪微博以用户量庞大、弱链接关系、实时更新话题等特点,成为移动社交平台中舆论发酵的主战场。本文构建了微博用户关注关
《还乡》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性格与环境”类型小说,是其小说创作逐渐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被人们认为是哈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位于英国西南部威
文化创意企业高管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文化创意企业高管年龄越轻、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越丰富、团队从政经历的人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
利用对比试验获取汽车水泵轴连轴承运行过程中不同性能指标的时间序列,采用混沌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关联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轴承不同性能指标的非线性特
滇池湖畔的“坝上明珠”“池,在县西北,周三百里许,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水倒流,故曰滇池。”这是北魏著名学者郦道元对滇池的描述。如今,滇池已成为了云南的象征,“滇”也成了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