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任何角度来看,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经济衰退的同步性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关注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问题。事实上,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只有很少的几次是纯粹的国内危机,绝大多数危机都是从一国蔓延至另一国的区域性或者国际性金融危机。但是这一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因为没有人会预料到,始于东南亚小国的危机会接连引发俄罗斯和巴西金融危机,并最终席卷了半个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孪生危机频繁爆发,它的存续期长、波及面广等特征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经济体之间形成的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相互依存关系,为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提供了基础;金融创新活动产生的分散化手段和高杠杆方式使得风险得以扩散,为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升级提供了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金融逐步开放带来的风险使其不可能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传导效应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文章以次贷危机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变动情况作为切入点,在金融危机跨国传导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中美两国金融压力指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美国次贷危机是否对我国具有传导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检验国内经济基础、贸易和金融因素对传导效应的作用效果,进而提出提高我国危机响应政策有效性、阻止危机扩散的有效防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