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五谷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由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侵染大豆引发的病害是我国大豆生产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大豆生产。该病害主要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简称Pgy)侵染大豆引起。AvrB和冠菌素(Coronatine,简称COR)是Pgy分泌的毒性因子,其中AvrB是III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17310742000);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基金(Agri-X 2016/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五谷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由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侵染大豆引发的病害是我国大豆生产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大豆生产。该病害主要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简称Pgy)侵染大豆引起。AvrB和冠菌素(Coronatine,简称COR)是Pgy分泌的毒性因子,其中AvrB是III型效应蛋白,COR具有模拟植物激素茉莉酸的特点,二者都可以促进病原菌Pgy侵染大豆。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简称Pto)和Pgy都可以分泌冠菌素,那为什么Pgy是大豆致病病原菌,而Pto是大豆的非致病病原菌?如果Pto携带Pgy分泌的异源效应蛋白AvrB,是否会促进Pto侵染非寄主植物大豆?植物在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下都会引起植物一系列的防御反应,研究植物在生物胁迫下诱导的的防御反应有益于了解植物的抗病机理。本研究以易感大豆为材料,通过在转录水平上分析易感大豆在生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得到的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功能分类及代谢通路富集等情况,探索了大豆在生物胁迫下基因水平上应答反应,分析鉴定了部分差异表达基因。RNA-seq测序结果表明,AvrB与COR可以诱导Pto激活茉莉酸、生长素、脱落酸等激素途径,从而增强细菌的致病性。AvrB会抑制黄酮类物质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得合成来抑制植物排毒反应,而COR会激活相关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Pto与Pto(AvrB)对植物造成了氧化胁迫,增强了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其中Pto(AvrB)处理的大豆活性最高。Pto与对照组相比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有所提高,表明Pto与Pto(AvrB)的胁迫会提高植物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Pto对大豆的处理提高了大豆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而Pto(AvrB)却降低了大豆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对大豆体内水杨酸含量检测的结果表明,Pto诱导大豆体内依赖于水杨酸诱导的抗性反应,AvrB通过抑制大豆体内水杨酸诱导的抗性反应从而促进病原菌的毒性,并且可以影响大豆体内的次级代谢产物含量变化来抑制大豆体内的免疫反应。本研究以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大豆互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手段来分析丁香假单胞杆菌是如何利用效应因子AvrB和冠菌素调控大豆体内次级代谢产物以及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揭示了AvrB及COR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菌侵染大豆过程中的致病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揭示大豆抗病信号途径以及对未来指导大豆抗病育种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儿并发脑积水的处理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结合我们的病例探讨来阐明软骨发育不全患儿神经系统形态学特点及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并发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ACH并发脑积水的患儿共6名,其中男童2名,女童4名,年龄7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2岁11月。其中5名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1名患儿采用后
随着中国城市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废弃物的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蚯蚓堆肥是利用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解,并将其转化为优质肥料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相比,蚯蚓堆肥具有简单易行,价格低廉,产物肥效高等特点。然而,在过去关于园林废弃物处理的研究中,更多是采用常规堆肥或将其作为添加剂与其他物料混合进行蚯蚓堆肥,而仅使用园林废弃物作为单一物料进行蚯蚓堆肥的研究鲜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大豆斑疹病以及菜豆和豇豆的细菌性疫病均是作物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致灾性细菌性病害,分别由黄单胞菌属的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Xcm)、大豆斑疹病菌(X.axonopodis pv.glycines,Xag)、菜豆细菌性疫病菌(X.campestris pv.phaseoli,Xcp)和豇豆细菌性疫病菌(X.axonop
目的:通过描述乳腺日间手术患者信息接收与焦虑水平的现状与潜在关联;结合患者全流程移动信息支持需求调研结果,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与“ESIA分析法”构建全流程移动信息支持平台;并验证其对乳腺日间手术患者信息接收与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信息接收问卷(QLQ-INFO25)、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描述乳腺日间手术患者信息接收、焦虑的现状以及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通过对接受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解两种干细胞来源的移植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其造血重建特点,同时对单、双份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的妊娠结局,并分析我院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2.1.1~2019.6.30我院收治的1289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患者临床数据,与同期2666例初次剖宫产患者相比较,分析妊娠结局。同时对该1289例瘢痕子宫患者,用三种分组方法(产后出血1:出血量≥1000ml或Hb下降≥25g/L;产后出血2:出血量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作为一项重要的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一直受到各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其中,手术患者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作用,加上术中相关因素等,都可增加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因此,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管理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准确评估和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举措,然而国内较多护理工作者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因
目的:废用性肌萎缩是长期卧床或制动的常见并发症,在ICU重症卧床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早期有效的干预十分重要。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常用的干预措施,NMES一般作用于单一主动肌肉,且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如干预的时机、如何协同刺激等尚不明确。故本文研究ICU无神经损伤患者早期NMES干预的必要性,NMES不同使用方法(单一肌肉刺激和主拮抗肌同时刺激)预防肌萎缩的效果,同时研究早期干预的安全性,指导NM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ICU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评估及脱机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脱机成功率。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回顾,选取与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相关的临床变量指标。前瞻性全样本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符合纳入要求收治入儿童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使用R语言统计软件将纳入样本按7:3的
目的:构建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混合嵌合体(Mixed donor chimerism,MDC)模型,分析影响移植后嵌合水平的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探索供体免疫细胞对植入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非清髓Allo-BMT联合大剂量后置环磷酰胺构建MDC模型,对构建过程中的123只小鼠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其嵌合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