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时期,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可通过其体重、身高等相关指标了解。为了更好的评价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喂养指数(ICFI)的方法逐步建立。本研究从国内外研究中各选择2套喂养指数评价体系,对贵阳市6-24月龄婴幼儿进行喂养状况的评价,比较四种喂养指数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合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一套更适合评价贵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的新评价体系。 方法:调查贵阳市城市6-24月龄婴幼儿601例与农村595例,并以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计算婴幼儿LAZ、WAZ。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婴幼儿母乳喂养和辅助食品添加情况等喂养资料。从国内外各选取两套喂养指数评分体系,以赖建强建立的评分体系为第一种方法,陈宏达建立的为第二种方法,RueL建立的评分体系为第三种方法,Tahmina Khatoon建立的为第四种方法。通过比较四种喂养指数的优缺点及结果的差异,在第一种方法基础上,增加了进食频率、6-月龄及9-月龄奶类喂养的评分,以及12月龄以后谷类的评分,并对赋予各变量的分值进行了年龄段的区分,从而建立了新评分体系。通过计算这五种评分体系的喂养指数,比较城乡各年龄段的区别,以及与城乡WAZ、LAZ的相关性分析。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1.母乳喂养情况:城市母乳喂养率32%,其中6-月母乳喂养率50%,9-月的母乳喂养率为33%,12-24月母乳喂养率16%;农村母乳喂养率38%,各年龄段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9%、29%、8%。城乡不同月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3.307,P<0.01;χ2=214.041,P<0.01)。2.LAZ、WAZ分布情况:城市LAZ、WAZ值的均数分别为0.40、0.48,城市 LAZ值6-月龄段与9-月、12-24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 WAZ在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婴幼儿的WAZ也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Z未呈现明显趋势。城乡LAZ≤-2SD的比例分别达4.7%,5.8%,但城乡间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897,P=0.344),只有在12-24月龄的有统计学意义(χ2=6.472,P=0.011),农村的比例较城市的高;城乡WAZ≥+2SD的比例分别达到16.8%,8.1%,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3,P=0.000),在各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各年龄段的比例均较农村各年龄段的高。3.五种喂养指数比较:第一种方法城市与农村的喂养指数均值分别为6.25、5.02;第二种方法城市与农村的分别为9.02、5.51;第三种方法城市与农村的分别为8.12、6.91,其中城市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农村喂养指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种方法城市与农村的分别为6.51、5.86,其喂养指数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评分城市与农村的分别为10.52,8.78,其中只有农村的喂养指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喂养指数与WAZ、LAZ的相关性:城市婴幼儿的WAZ与以第一种方法、新评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分别:0.107、0.135,P为0.004、0.001;与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方法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00、-0.110、-0.075,P值分别为0.007、0.003、0.034。而LAZ与前四种方法的喂养指数皆无相关性,但与新评分的喂养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13,P值为0.005。农村当中,WAZ、LAZ与第四种方法喂养指数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39、0.162,P值分别为0.001、0.000;而新评分喂养指数与LAZ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23,P值为0.03,但与 WAZ则无相关性。 结论:1.母乳喂养:城市与农村母乳喂养率都较低,但农村的较城市母乳喂养率高,城乡的母乳喂养率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WAZ、LAZ情况:城市较农村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好,但城市与农村均有不同比例的超重与营养不良的婴幼儿。3.五种喂养指数:五种方法的喂养指数皆不同,城市的喂养指数皆比农村的高;4.喂养指数与WAZ、LAZ的相关性:前四种方法用于评价贵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的效果皆不理想,新评分与生长发育相关性结果相对较为理想,其可为本地婴幼儿喂养提供建议与指导,以及对喂养知识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