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温天数增加、高温日期提前等城市热环境问题对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绿色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直以来,城市林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城市热环境有积极作用,而城市森林理念的引入,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对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研究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森林、有效发挥其调节城市热环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择2005、2009、2015、2019年夏季,城市热岛现象突出、树冠长势完整的4期数据,研究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演变,以及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林木树冠覆盖斑块特征和景观格局两个方面,研究城市林木树冠覆盖对于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土地覆盖类型分为5大类,不透水面斑块面积占全区面积72%左右,比重较大;其次是树冠覆盖斑块面积,占全区面积24%左右;水体、裸地及草地斑块面积占比较小,约占全区面积的3%,2005-2019年间总体呈现不透水面与树冠覆盖的动态转化过程。公园绿地树冠覆盖斑块具有多样化的斑块面积和形状,且斑块聚集程度较高,主要分布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行道树及防护绿地树冠覆盖斑块依托城市道路和河道形成绿色网络,但部分区域由于建设用地限制导致冠覆盖斑块连接性较差;附属绿地树冠覆盖斑块在全区分布相对均匀,但由于建设用地及道路分割形成一系列面积小、形状简单规整的斑块,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2)2005-2019年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热岛现象较为明显,中温斑块面积占比最大,其次是次高温斑块。空间上呈现中温斑块覆盖全区、次高温斑块聚集、特高温斑块与高温斑块点状分布态势。依据4期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可以发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热岛现象呈现略微缓解趋势。(3)首都功能核心区土地覆盖类型与城市热环境存在相关性:通过选取随机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呈负相关,当NDVI在0.25-0.45区间范围内降温作用较为明显,即植被覆盖度在25%-45%范围时,植被的降温效应明显;MNDWI在0.25-0.50范围内水体降温作用较为明显;地表温度与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呈正相关关系,建筑及不透水面对城市地表温度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4)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特征、城市森林规模及景观格局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面积在13-25ha、斑块周长在7-10km范围时,其调节热环境的效率最大。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形状指数与城市森林调节热环境能力呈现线性正相关。而在景观格局层面,当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大于33%时,增加城市林木树冠覆盖面积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平均地表温度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聚集度指数(AI)负相关,与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正相关,说明可以通过调整城市森林空间布局,即通过增加城市森林斑块间连通性、提高斑块间聚合程度等辅助手段达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的目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1)增加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优化城市森林斑块特征;(2)优化城市森林空间布局;(3)加强城市乔灌木养护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基于城市热环境调节的城市森林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一定建议。